为什么感觉肚子鼓鼓的
很多人经常感到肚子“气鼓鼓”的,特别是上腹部,稍微吃点东西就感到胀满。这种状况持续久了,即使面对再美味的食物也提不起兴趣,不仅令人难受,还可能让体质逐渐下降。
在中医理论中,胃肠的功能是以降为顺的。在脾胃之气的推动下,我们的消化吸收和功能都能正常进行,自然就不会出现腹胀的情况。换句话说,食物进入我们的身体后,大约4个小时就应该从胃小肠,再依次进入大肠,最终形成粪便体外。这一消化吸收过程的时间长短要适中。
接下来,我们详细了解一下可能出现的几种情况:
一、胃炎
无论是急性胃炎还是慢性胃炎,多数患者都会有腹胀的感觉,特别是在餐后更为明显。胃炎的症状还包括食欲减退、恶心、呕吐、打嗝、上腹痛、腹泻,严重时甚至会出现脱水、休克等症状。
二、消化不良
消化不良是一种较为常见的功能性胃肠疾病,其症状与胃炎相似,但腹胀的情况并不会很严重,病程通常不会很长。
三、肠炎
肠炎是由病毒、真菌、寄生虫和细菌等引起的小肠炎和结肠炎。它也会引起腹胀,但症状更为严重,还会伴随着恶心、呕吐、腹痛、腹泻、稀水便、及里急后重的感觉。
那么,如何缓解腹胀呢?以下是一些方法:
一、推腹部
第一步,从中脘穴开始,一直推至下腹部,重复50次。力量要稍微大一些,以带动皮下的肌肉。
第二步,顺时针中脘穴3分钟。推腹后,如果出现打嗝或放屁的现象,表示中焦已经疏通,身体气机开始流动。特别提醒:以上操作需在饭后1小时进行,并且孕产妇不宜中脘穴。
二、推两肋
用力胸部两侧的肋部,从斜向下经过腹部,直至沟。推的过程中,有些地方可能会感到疼痛,表示此处不通。推一段时间后,同样会出现打嗝和放屁的现象。
三、捏脊疗法
捏脊疗法通过捏、提等手法作用于背部的督脉和足太阳经。捏脊时,要按照一条直线进行,从上往下捏为泄法,要轻捏;自下而上捏为补法,要重捏。具体的捏法也有诀窍:第1-3遍从尾骨开始向上捏至大椎时,向上提两下;然后用食指、中指、无名指的指尖脊柱向下推至尾骨,重复3遍。第4-5遍时则需用力捏住尾骨的皮肤,先向上提一下,然后捏两下,再提一下,重复两遍。通过捏脊疗法可以有效调节身体的气机,缓解腹胀等问题。
希望这些方法能帮到你!如果身体出现不适,建议及时就医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