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宝宝喜欢玩


孩子们常常会展现出一些独特的行为,比如自言自语、按开关,或是特别喜欢某些刺激性气味,如指甲油、汽油的味道。这些看似奇特的行为,其实有着一个共同的名字——“代偿”。

许多家长在听到这个词时可能会感到困惑,什么是代偿?孩子为什么会表现出代偿行为?代偿的表现形式又有哪些?是否需要制止这些行为?接下来,让我们一起探讨这些问题。

一、代偿的概念及孩子出现代偿的原因

代偿,字面上可以理解为替代、补偿。在感觉统合理论中,代偿指的是通过加强某一个或多个器官或的功能,以适应或补偿生理或病理情况下需要的生理现象。当人的某一感觉器官存在缺陷时,另一个器官会变得更加敏锐。

孩子们表现出的代偿行为,实际上是大脑功能区的代偿性表现。在幼儿期,大脑的代偿作用最为显著,因为此时孩子的大脑尚未发育完全,不同元之间的替代性更强。元细胞可以通过变化功能、位置和连接性来代替受损的细胞。

二、代偿的表现形式

在感统理论中,代偿的表现形式与刺激方式和感觉系统的关系紧密相关。

1. 刺激方式相似的感觉容易发生代偿。例如,听觉和触觉都属于时间性编码系统,容易出现相互代偿的现象。

2. 近端感觉不足,远端感觉会代偿。当近端感觉系统不良时,远端感觉系统会来代偿。例如,触觉刺激不足时,孩子容易出现听觉代偿;前庭刺激不足时,孩子容易出现视觉代偿。

三、孩子出现代偿行为,家长要不要阻止?

对于孩子的代偿行为,家长不必过分在意,也不必阻止。这是生命在遇到阻碍时自行寻找出路的表现。在一定程度上,代偿行为是正常的,甚至越聪明的孩子,代偿行为可能会越多。家长应该关注问题的根源,解决核心问题,代偿行为自然会减少甚至消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