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写作文没话可写
《全国优秀作文选》主编陶振伟老师分享了初学写作的学生常遇到的问题及其解决方案。
孩子们在初学写作时,往往感到没有内容可写。他们的生活看似单调乏味,如同日复一日的循环。但实际上,每个孩子都有独特的故事和体验,只是需要找到合适的方式去表达和呈现。
为什么孩子们在作文时没话可写呢?他们可能试图写别人的话,或是写虚假的自己的话。为了迎合他人的期待,孩子们可能会试图模仿别人的语言和风格,而不是真实地表达自己的想法和感受。有的孩子虽然愿意写自己,但却缺乏观察、积累、情感和思考,导致无法从日常生活中找到有价值的内容。
陶老师提到,一个心智健全的孩子,正常的表达都不会有问题。关键在于如何找到有价值的内容。孟子曾说:“我知言,我善养吾浩然之气”。只有拥有了丰富的内容,语言才会变得容易。
当代著名散文大家王鼎钧先生将写作分为三个阶段,而初学写作的学生最好的写作素材宝库就是他们自己。孩子们需要更多关注自己的内心世界,挖掘丰富的写作资源。
那么,如何发现并积累素材呢?陶老师给出了建议。孩子们可以准备一个方便携带的小本子,每天记录值得写的内容。著名特级教师管建刚的方法也非常实用。通过提问法和静默法,孩子们可以找到自己值得记录的素材。提问法是通过回答一系列问题来寻找素材,而静默法则是通过安静下来,倾听心灵深处的声音。
在行为心理学中,一个人的新习惯或新理念的形成并得以巩固至少需要21天。如果孩子们能坚持积累素材,他们的观察力、理解力、思考力、表达力都会不断提升。当写作素材积累多了,自然就不会再怕没有内容可写了。
陶老师的建议非常实用且易于操作。只要孩子们能关注自己的内心世界,坚持积累素材,就一定能找到自己的写作之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