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啥晚上睡觉老做噩梦啊,这到底是怎么回事?
晚上睡眠时,大脑活跃,我们便会进入梦境的世界。大多数人以为他们是从晚上一直安稳地睡到天亮,但实际上,睡眠过程并非如此简单。睡眠中,我们会经历多个周期,每个周期都有其特定的阶段。
有一个睡眠准备阶段。在这个阶段,我们从意识模糊逐渐过渡到沉睡状态,各种感官反应缓慢,容易对外界的声音或动静产生反应,有时还会出现肌肉突然抖动的现象。这一阶段其实并不是真正的深度睡眠。
接下来是浅睡眠阶段,此时眼睛活动停止,大脑思维逐渐变慢,体温降低,呼吸变得规律。相较于第一阶段,这一阶段的睡眠较为稳定,相对不容易被外界打扰。
然后是深度睡眠阶段,这是一个短暂但非常重要的阶段,是浅睡眠过渡到真正深度睡眠的桥梁。在这个阶段,肌肉放松,呼吸和心率减缓,大脑活动减缓,处于休息和恢复的状态。
随着睡眠的深入,我们会进入一个特殊的阶段——异相睡眠期或快速眼动期(REM睡眠)。这个阶段持续时间不长,但影响深远。在这个阶段,呼吸变得不规律,眼球快速移动,身体处于短暂的“瘫痪”状态。此时的大脑异常活跃,心率加快,血压上升,大脑的耗氧量也大幅增加。科学家发现,无论我们处于哪个睡眠阶段,都会做梦,但不同阶段梦的内容各不相同。正相睡眠时期的梦境较为符合现实逻辑,情绪波动较少;而在异相睡眠期,梦境则天马行空、情节多变,常常带有恐惧色彩。为什么会做这些梦呢?这与人类的记忆息息相关。记忆分为陈述性记忆和非陈述性记忆两类。其中非陈述性记忆涉及技能的学习和存储机制较为特别不容易轻易被注意到比如学习语言等技能。而陈述性记忆则涉及我们日常生活中的具体事件和经历的记忆存储在大脑皮层中并与我们的感官记忆紧密相连。在异相睡眠期由于大脑的特殊活动模式以及视觉记忆区域的活跃我们的梦境往往由不相关的记忆片段组成导致梦境显得离奇且不遵循现实逻辑另外研究发现异相睡眠时期的梦境多数包含恐惧害怕等负面因素这可能与睡眠时大脑中负责支配负面情绪的脑区被激活有关知道了这些我们就可以更科学地理解梦境产生的原理以及背后的大脑活动机制从而更加科学地对待睡眠和梦境的问题其实每个人每晚都会做梦只是当我们正在做梦或者刚做完梦没多久醒来才会记得自己曾经做过梦罢了无需过度担忧自己的睡眠质量只要关注自己的睡眠质量如何确保自己拥有好的睡眠质量即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