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照相显得眼睛小
何为摄影眼?踏入摄影之门后,我们逐渐学会观察与拍摄身边的景物,形成独特的想法与感悟,并通过摄影技能将其展示出来。这个过程所获得的能力,便是摄影眼。
摄影眼中的年味(手机摄影)与微观世界(手机微距摄影)。摄影眼是一种融合了摄影师个人特征的综合性表现。在拍摄过程中,摄影师观察并选择主题,结合个人感悟,传导给观赏者。这种表现方式,也可称为摄影风格。
不同的摄影师,因生活、学识、历练等因素,拥有不同的摄影风格。即使拍摄同一主体,遵循同样的技法,也会因个人风格不同,呈现出不同的画面。
手机摄影的“随手拍”,即看到什么就拍什么。这种拍摄方式多应用于日常生活记录和旅行随拍,缺乏创作意图,更注重记录性。
当这种以记录为主的“随手拍”无法满足拍照需求时,便需要提高摄影技能,进入创作性的摄影之门。在学习与实践过程中,逐步形成自己的摄影眼。
那么,如何在实践拍摄中培养摄影眼,从记录性的随手拍提升到有创作意识的摄影呢?
一张好的摄影作品,应包含三个基本要素:明确的主题、突出的主体,以及简洁明了的画面。
对于手机初级摄影爱好者来说,在拍摄实践中培养摄影眼,需要有意识地提醒自己。选择被摄主体以实现拍摄意图。这是一个对拍摄主体和陪体进行取舍的过程,决定了想要拍摄与表达的内容。在手机的近景、特写景别拍摄和微距摄影中,尤其需要如此。
如何让主题变得突出,让画面更有吸引力?这涉及到摄影技能的综合运用,如构图、用光和影调等。
构图是骨骼,通过布局将主体与陪体合理组合;用光是血肉,让被摄主体的细节层次与质感完现;影调则是摄影人审美取向的体现。
获得简洁画面是各种摄影技能综合使用的结果。比如发挥手机拍摄模式的特点,结合相应的摄影构图和用光技能,来实现简洁画面。在进行手机微距摄影时,应尽可能以最近距离拍摄,以获取前景背景的有效模糊虚化效果。
值得一提的是,“二次构图”并不可取。如果只是想简单发图分享,那无所谓。但如果你想进行手机摄影创作,提升作品感染力,享受更深层次的摄影乐趣,“二次构图”并不利于摄影眼的形成。从一开始就养成良好的摄影取景方式是很重要的。
摄影眼的培养与形成是一个循序渐进、融会贯通的过程,没有捷径可走。需要通过不断的学习、实践、提升来培养。这是一种带有自我意识的摄影行为,虽然有时会让人感到困扰,但我们必须认真去实践领悟。手机摄影亦是如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