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现在的歌都要钱


在这个数字化音乐横溢的时代,人们的娱乐生活愈发丰富多彩,尤其是音乐和视频成了许多人钟爱的娱乐方式之一。以往,互联网流量曾是听音乐的最大“通行证”,但现在,“付费音乐”制度的兴起改变了这一局面。如今,众多平台纷纷设立“付费门槛”,许多原本可以免费畅听的音乐现在都需要额外收费。想要享受这些平台上的音乐,会员费和专辑费是不可避免的支出。

随着曲库的不断扩充,付费阵容也随之壮大。就连曾经的人气歌手如周杰伦的专辑,如今也加入了付费行列。令人感慨的是,那些曾经不收费的歌曲,时隔多年之后竟然也开始收费,而新歌曲的价格更是夸张,有的竟高达5元一首。回想过去,一张专辑不过几元,如今几元只能解锁一首歌,这样的收费标准真的合理吗?

关于这个问题,答案并非由谁说了算,关键在于消费者的接受程度。如果消费者愿意为此买单,那么这种收费模式便是合理的;反之,如果消费者拒绝支付,则显然这种收费模式无法得到广泛接受。从腾讯音乐公布的数据来看,2019年第四季度在线音乐付费用户达到3990万人,同比增长了47.8%,季度环比也实现了显著增长。

从趋势上看,越来越多的人愿意为音乐付费,但深入分析,其实大多数消费者仍然无法接受目前的付费模式。出现了一个尴尬的现象:新歌曲发布后,往往是MV先走红。人们不禁要问,明明是单曲,为何MV却先受到欢迎?原因在于,尽管音乐需要付费,但许多平台上的MV却是免费的,如腾讯音乐便是其中之一。

付费音乐的普及让人们更倾向于回味经典老歌,这也导致新音乐的品质大打折扣,寿命短暂。可能上个月还在热门榜单上名列前茅的音乐,下个月就已经被人们遗忘。在短视频平台上,这种感觉尤为明显。

回想过去的歌手,他们真心为音乐付出努力;而现在的歌手似乎更多地为了“红”而创作音乐,真正在音乐造诣上有所提升的作品越来越少。梦想似乎变成了的工具。对于收费问题,并非完全反对,但全面收费的结果可能是消费者不愿买单。那么各位又持怎样的看法呢?如果有的话,不妨与大家分享交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