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每天醒来都很累


共鸣话题:决策疲劳的困扰

在网购的海洋中,商品琳琅满目,使人眼花缭乱,花费大量时间挑选,最终做出决定,收到货物却发现并不如意,这种身心俱疲的经历,你是否也有同感?心理学家·卡尼曼提出的“决策疲劳”理论,引起了广泛的关注。我们每天面临无数的选择,许多人在大小决策的重压下,感到力不从心,无法专注于真正想做的事情。

在信息的时代,我们获取大量信息的同时也在消耗我们的能量。比如回复微信信息、挑选外卖、浏览干货文章等,这些看似微不足道的行为,实则也在影响我们的决策能力,可能导致我们陷入“决策疲劳”。

当我们纠结于如何做出更好的选择时,我们也消耗了真正去做事的能量。心理学家罗伊·鲍迈斯特在《意志力》一书中提到,超市总会把甜食放在显眼位置,这是因为人们在购物时需要做出大量的决策,导致结账时自控力下降,更容易受到甜食的诱惑。

在我们的生活中,有两种常见情境会导致决策疲惫。一是多样选择导致的疲惫,当面临过多的选择时,我们可能会感到困惑和焦虑,影响决策能力。二是重复决策导致的疲惫,某些职业可能需要每天面对重复决策,进而产生决策疲惫。

除此之外,我们还需要注意“自我损耗”的风险。人的意志力是有限的,我们在做出决策时都在消耗着意志力。经历了一天的工作后,身心疲惫的我们可能会倾向于使用更加简易的方式做出选择,帮助我们快速到达“决策的终点”,但这可能带来考虑不周的风险。

为了对抗“信息过载”,我们需要给大脑“轻断食”。适当的休息和放松可以帮助我们恢复精力,减少决策时的疲惫感。例如,可以尝试15分钟的“戒断”,主动某些信息,如取关不常看的账号、关闭非必要的App通知等。

我们还可以采取以下方法来避免决策疲劳、节省能量:缩小选择范围、按任务性质进行决策、合理安排决策时间、不要过于执着于完美的选择等。

当我们面临重择时,如果在需要休息的时间段内,那么最好的选择是先休息。有时候,“拖延”可能是一个更明智的选择。当我们不知道走哪条路、做什么选择时,可以凭直觉先选择一个。反复思考的结果也有可能是错的,但直觉是忠于内心的。

“决策疲劳”是真实存在的现象。我们需要认识到它的存在,并采取适当的措施来避免它。只有这样,我们才能更加高效地做出决策,更好地实现我们的目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