情侣为什么不能送梳子


在,定亲是男女双方确定婚姻关系的重要礼仪,仅次于正式结婚。定亲遵循的是“父母之命、媒妁之言”,而年轻的男女们却常有用信物来定情的独特方式。由于礼教和社会压力,交换定情信物一般都是男女双方私下进行,外人无从知晓。

一方赠予信物,对方也会回赠。信物一定要保管好,更不能转送他人。信物丢失,可能意味着不忠;若是退回,则暗示情感破裂。

有一个古老的传说,讲述了一对相爱的恋人,他们的名字被刻在同心锁上,锁住了彼此的心。同心锁,是一个美丽的寓言,一个的祈愿,一个永恒不变的承诺。

古代有一位男子出征,他的妻子每天都在山顶的大树下等待他的归来。由于太过思念,妻子化为红豆树,结满了红豆。红豆作为相思寄托之物,流传至今。给恋人送一串许过愿的相思豆,希望爱情能够顺利。结婚时,新娘会在手腕或脖子上佩戴红豆饰品,代表夫妻情深。

在我国古代,送梳子代表私定终身,要一辈子相守相依。女子出嫁前,家人会给她梳头,寓意白头偕老。梳子也是古代恋人之间的一种定情信物。

罗帕也是手帕,是古代传情之物。不少青年男女通过拾到罗帕而认识,随后相恋。一方小小的丝帕,承载着有情人的千种情思,万种离愁。

香囊又称香包,古人佩戴香囊的历史可以追溯到先秦时代。恋人之间也常常把它当做礼物相互赠送,以表衷情。

玉在文明史上有着特殊的地位,古代人把玉当成是君子的象征,也是定情信物。

臂钏是古代女性的缠绕于臂的装饰,也是常见的定情信物之一。

耳环是古代女子常见的饰物,在当时的审美观念里比较受欢迎,因此也成了常见的定情信物。最早的记录可以在《山海经》和《三国志》中找到。

钗不仅是一种饰物,它还是一种寄情的表物。古代恋人或夫妻之间有一种赠别的习俗:女子将头上的钗一分为二,一半赠给对方,一半自留,待到他日重见再合在一起。

簪子是最常见的一种定情信物,古装剧里也经常出现。古代的女子如果把簪子销毁,那就是不想继续这段情缘了。搔头是簪的别称,据《西京杂记》记载,汉武帝宠爱李夫人时,曾取下李夫人的玉簪搔头。

手镯在古代有很多称谓,“跳脱”就是其中一种常见的称谓。“跳脱”即今之腕钏也。“何以致契阔?绕腕双跳脱”,古文学作品中常见女子以手镯相赠恋人的情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