儒林外史阅读笔记600字
严监生与严贡生二人虽为兄弟,却各有其独特之处。严监生,名大育,字致和,而其兄严贡生则字致中。在明清时期的科举制度中,贡生是选拔出来的优秀生员,有升入国子监读书的机会;而监生则是在国子监有读书资格的人,其中一部分可通过捐纳获得资格。
提及严监生,人们常想起他临终前因灯草未熄而迟迟不闭眼的形象,这已深入人心,以至于谈及古典文学中的吝啬鬼,常会联想到他。
严监生真的吝啬吗?我们不妨细看其兄严贡生的行为。
严贡生常以热情待人,外表礼貌,但背后却占人小便宜。他虽言称自己从不占人便宜,但事实上他的行为却与所言相去甚远。如邻居王二家的小猪被错圈,未讨回便被严贡生的儿子打折了腿;乡下人黄梦统借贷后,未收到本钱却被强要利钱。
当遇到麻烦时,严贡生会迅速躲避,而他的弟弟严监生则常出面解决这些问题。即便如此,严贡生对弟弟的帮助并无感激之情。当严监生去世时,他打开弟媳送来的衣物和银两,表情满心欢喜,完全不顾及兄弟情谊。
相较之下,严监生对自己的生活用度十分苛刻。他常与王家舅爷谈及自家生活拮据,日常连猪肉都舍不得买。但当他需续娶妾室时,他却毫不吝啬地馈赠礼物给王家舅爷以获取他们的支持。
在《儒林外史》中,严贡生的吝啬行为更是被生动地描绘出来。如他将云片糕说成名贵材,再故意让船家偷吃以逃避运费。这种行为不仅令船家损失了十二两银子这样的巨款,也了他极度自私的本性。
通过这些描绘,我们可以看到严氏兄弟在人性、亲情与金钱面前的种种表现。让我们希望这样的吝啬鬼在世间能少些,再少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