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时了了大未必佳


心知其意而不尽明了

心知其意而不尽明了是一个汉语成语的描述,它指的是心中略知一二,但并不完全清晰。常用来形容对事情的起因、过程、结果等没有完全理解或了解得不够深入。

这个成语的出处可以追溯到古时的一个典故。宋代洪迈的《夷坚丁志·黄州野人》记载:“最初对之理解不够透彻,经过几天的细心饲养和交流,才逐渐能明白其言外之意,原来是一位实诚的人。”

在古代,东汉末年,有一位声名显赫的河南太守名叫李膺。通常他不太接待来访的客人。一个十岁的小男孩,名叫孔融,却执意要去拜访李膺。在严格的门禁面前,孔融对守门人说他是李太守的亲戚。守门人便领他进入,但李膺并不认识他。当被问及与李家的关系时,孔融回答道:“我的先人与您的先人有深厚的交情,难道我们不是远亲吗?”他的才思敏捷和善于言辞令在场的宾客们感到惊讶。只有陈韪对此持怀疑态度,他说:“小时了了,大未必佳。”而孔融立即机智地反驳他:“想君小时,必当了了。”这令陈韪尴尬不已。

随着时间的流逝,“心知其意而不尽明了”这个成语被用来描述对某些事情的理解不够深入或模糊的状态。其中,“心知其意”表示对事情有一定的认知,“而不尽明了”则强调这种认知并不完全清晰。

对于老师讲解的内容,我感到有些心知其意而不尽明了,需要再次复习巩固。

近义词:

朦胧不清:用来形容对事物或情况的认知不清晰、不明确。

一知半解:表示对事物或知识仅有一丁点的了解,不够深入。

若隐若现:形容事物或现象时而明显时而模糊。

反义词:

洞若观火:形容对事物或情况非常了解,如同亲眼所见一般清晰。

豁然开朗:突然间对某个问题或事物有了清晰的认识和理解。

了然于胸:指对某事有清晰明确的了解,心中了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