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才和疯子为什么孤独


生活中的陪伴与关心似乎并不缺乏,为何仍感孤独?本期心事咨询室的来函者也深感此问。这名心理老师也遭遇了无法自我疗愈的心事——如何摆脱孤独。华南师范大学心晴热线的负责人袁杰老师以专业的视角解读这一广泛存在的心理难题,并开导来函者:成长中的孤独时刻,往往是走向自爱的必经之路。袁老师认为,孤独并不代表不幸,而是自由的一种表现。我们不必急于摆脱孤独,而是要学会接受独处的时光,并在其中学会更加深爱自己,充实内心。

尊敬的袁老师:

我是一名心理专业的硕士研究生并已参加工作。从小我便对心理学充满好奇,希望这是一门能让自己和他人都感到快乐的学科。经过学习,我深感心理咨询的魅力,并应用于日常生活中,比如正念、无条件积极关注等。我逐渐发现,自己的烦恼越来越少,对事物的执着也在逐渐淡化。尽管我身边不乏关心与陪伴,我仍常常感到孤独。我尝试过多种方式来缓解孤独感,但效果并不理想。我想知道如何摆脱孤独,更自在地生活。

袁老师,针对我的问题,您有何建议?

回复:

亲爱的朋友:

感谢你坦诚的来信!你提出的问题不仅困扰着你,也是这个时代普遍面临的问题。你提到为了摆脱孤独尝试了各种方法,但效果并不理想。我想说,有时候我们过于忙碌地追求消除孤独,反而忽略了真正的自我需求。

你提到从小到大身边的人对你都很好,但你还是感到孤独。这可能是因为你在成长过程中习惯了外界的陪伴和关心,还没有适应一个人独处时的孤独。真正的成长往往需要独自面对挑战和孤独。

关于爱的三步曲理论,我认为你目前正处于从依赖外界到转向自爱的过渡阶段。在这个过程中,学会享受孤独是一个重要的标志。著名心理学家弗洛姆也强调了自爱的重要性,并指出能够享受孤独是自由的标志。

当你感到孤独时,试着接受这种情绪,不要急于摆脱它。你可以尝试通过正念来体验这一刻的孤独,而不是把它当作一种负担。你也可以尝试通过森田疗法或禅疗法来放松自己,不去过度关注孤独本身。

我想分享一些建议给你:不要把阅读、社交、运动和音乐仅仅当作缓解孤独的方式,它们本身就是生活的一部分。请把自己融入到这些活动中去,让生活丰富你的内心。当你内心变得更加充实和丰盈时,你就能更好地应对孤独了。《人间草木》中的一段文字或许能给你带来启示:“如果你来访我,我不在,请和我门外的花坐一会儿。”这句话告诉我们接受孤独并从中寻找美好是非常重要的。同时我也推荐你尝试一些诗歌创作或者阅读诗歌作品如余秀华的《我爱你》,从中感受生活的美好和内心的宁静与满足。总之相信随着内心逐渐充实和成熟你将能够更加从容地面对生活中的各种挑战包括孤独在内。感谢你的来信期待你的回信并祝你内心饱满而丰盈!袁杰老师回复完毕此文日期:XXXX年XX月XX日以下为来信参与方式供大家参考如果您对此主题还有其他问题需要咨询或有好的建议和意见欢迎您和我们进行互动联系:本文章所采用的名字仅仅是为了避免重复真实姓名而使用的化名并非真实的来信参与方式如下:点击以下链接发送邮件至指定邮箱或扫描二维码参与咨询活动期待您的来信和交流共同为心理健康出一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