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理解时域和频域
让我们从宏观角度阐述一个例子。地球的自转导致了昼夜更替,而其围绕太阳的公转则引发了一年四季的循环(如图所示)。从广义上讲,我们可以推断,在客观世界中,当人们观测到的频率越低时,对应的距离可能越远。我们可以推论,描述宇宙最大循环周期的本质,即时间周期趋于无穷大时,其对应的频率值应该是趋于无穷小的。从这个意义上说,时间和频率是相互关联的,时间的本质就是频率的体现。
图示一:地球自转与公转的交汇,揭示了时间与频率的统一性。
那么,为何在现代电路研究中,我们同时采用时间和频率两种分析方法呢?时域分析和频域分析之间又存在何种差异呢?
众所周知,电路是每个人身边都存在的物理网络。无论是家庭、宿舍、公司、地区还是,都离不开这个为电子流通提供路径的网络。通常,电路是由电气设备和元器件按照特定规则连接而成,为电子流动提供通路。举两个常见例子:一是家庭照明电路,二是计算机电路,后者能够将网络中的信息转化为图像和声音信号。现代电路中包含了电源、电阻、电感、电容、二极管、三极管、晶体管、集成电路以及导线和开关等物理单元器件(如图所示),因此产生了多种分析方法及函数关系。
图示二:现代电路中多样化的物理单元器件。
为了更全面地描述事物或现象,我们需要从多个角度进行分析。同样地,为了了解电路中某一参数随时间或频率的变化规律,我们至少需要从两个维度进行考察,从而产生了时域分析和频域分析两种方法。
强调一点,时域可以视为真实世界中唯一实际存在的域。尽管根据广义相对论,空间可能是唯一存在的,而时间可能并不存在,但时域是可以引入现实坐标体系的,因为事物的经历都是在时域中发展和验证的。在分析现代电路的性能时,我们通常在时域中进行。例如,反映电路性能的关键参数如电压、电流、电阻和电容等,最终都是在时域中测量的。
某些电路信号在时域测量后,即使所有时域参数相同,也不能说明这些信号就完全相同。因为这些信号不仅随时间变化,还与频率、相位等信息相关。为了进行精确的动态描述,我们需要进一步通过傅立叶级数和傅立叶变换将信号从时间域转换到频率域进行分析。
在性质上,时域分析关注在一定信号输入下电路系统的稳定性、瞬态值和收发性能;而频域分析则将电路信号表示为不同频率正弦波的叠加。描述电路系统在不同频率正弦函数作用时的稳态输出和输入信号之间关系的数学模型称为频率特性,它反映了系统对应不同频率的响应性能。
在原理上,时域分析一般利用传递函数评估系统性能;而频域分析则更多地采用图解方法进行研究,因为这种方法更直观、更精确。尽管时域分析法有时也会使用图解方法,但频域分析的图解方法在应用上更为广泛。
在结论上,时域分析描述了现代电路中某一参量随时间的函数关系;而频域分析则通过数值仿真或物理实验获取现代电路系统及其组件的频率特性。这两种分析手段是相互补充的辩证统一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