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让关羽守华容道


诸葛亮,一代智绝,曹操赤壁之战后败走华容道,他早已算定曹操必定从此逃窜。于是,诸葛亮巧妙安排,派遣关羽去守华容道。曹操生性多疑,见高山深壑在两侧,刚嘲笑诸葛亮缺少智谋,立刻便有伏兵杀出,正是义薄云天的关羽。曹操九死一生,经过诸葛亮的另两队埋伏,眼见性命难保。此时程昱心生一计,他知道关羽为人傲骨却心存仁义,便劝说曹操向关羽求情。曹操依计而行,关羽果然被这份诚意打动,放曹操过华容道。其余将士均有所斩获,唯有关羽处一无所获。事后诸葛亮欲斩关羽以正军法,幸得刘备求情,关羽才得以保全性命。

华容道一事,在《三国演义》中有深刻描绘。书中对关羽放曹操过华容道的描写尤为动人。但读者不禁心生疑惑:以诸葛亮的智谋,为何会让关羽这位重情重义之士去守华容道?难道他没有预料到关羽可能会因旧情而释放曹操吗?

关于此问题,答案有二。

诸葛亮实在是一位城府深邃的智者。除了刘备能与之并驾齐驱外,关羽张飞虽勇猛无比但在智谋上非诸葛亮之对手。诸葛亮深知如何驾驭这些猛将。他知道关羽与曹操有旧情,因此利用这一点,让关羽立下军令状去守华容道。虽然后来因刘备的求情而放过关羽一马,但此举无疑让关羽对诸葛亮心生感激与敬畏。诸葛亮成功地捉住了关羽的小辫子,从此之后,关羽对诸葛亮更是言听计从。

诸葛亮的决定也是出于大局考虑。人皆有恻隐之心。尽管刘备曾有机会杀死曹操但却屡次放过他,这是关羽常对刘备表达的看法。但诸葛亮明白魏蜀吴三方的关系微妙且相互依存。曹操虽经历赤壁战败但实力仍在未来谁能一统华夏仍是未知数。因此不给曹操留一线生机将会给刘备带来极大危险。因此让关羽释放曹操也是诸葛亮的深思熟虑之决策体现了他的远瞩。

正如鲁迅评价《三国演义》时所言罗贯中对关羽的描绘十分传神给人以一种凛然的感觉。《三国演义》中诸葛亮虽被誉为智绝但对关羽的评价却是狡猾两字恰如其分地揭示了诸葛亮的智谋之深以及他与关羽之间的斗智斗勇为这段历史故事增添了更多的精彩和深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