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呢我是捡破烂的


武楷斯热衷于在遛狗或旅游时捡垃圾。某天,他兴奋地走向一个标有“其他垃圾”的垃圾桶,桶内最上方是一包帆布包裹的物品,他揭开帆布,发现里面全是衣物。尽管保安大叔对此行为表示不解,但武楷斯却乐在其中,他表示这是他的兴趣所在。作为一位95后,他是社交网络上“Stooping广州”的发起者,同时也是两间旧物商店的店主。

Stooping这一概念,直译为“弯腰,俯身”,近年来逐渐引申为“俯身拾物”“把废弃物品捡回来循环利用”。武楷斯解释称,捡拾垃圾的过程中,他们信奉的口号是“一个人的垃圾是另一个人的宝藏”。他经常在夜间行动,清晨环卫工人上班之前,捡到好东西的概率往往更大。这种行为最早出现在纽约的Instagram上,一个名为“stoopingnyc”的账号会发布路边被遗弃的旧物。

在,Stooping在社交网络上的热烈讨论始于2022年6月份的上海。秋天,这股风吹到了广深地区,武楷斯开始在小红书上创建相关的账号。其实,早在引入Stooping这个词汇之前,很多捡垃圾爱好者就有了这样的习惯。他们只是自发地捡拾旧物,并分享在社交平台上。

廖君君是武楷斯的伴侣,他们一起捡垃圾。有一次,他们在一个即将拆迁的建筑里发现了一个旧沙发,下面藏着两个完整的瓷娃娃。捡东西给廖君君带来的感觉是未知的,就像有人赠送礼物一样。她表示,捡垃圾的过程让她感到快乐,更注重自我感受,而不是外界的评价。

朱迪、姜也等人是这一潮流的追随者。朱迪在留学丹麦期间,开始捡垃圾,她主要捡的是食品。对于能否捡到东西,她并不在意,“反正只是玩”。丹麦的天气和人口状况使得捡垃圾成为她的一种消遣方式。姜也因为在上海长乐路的第一次捡垃圾经历而爱上了这一活动。她觉得这是一个探索未知的过程。

Stooping不仅仅意味着街头拾物,很多人会分享家中的闲置物,有意者会去“捡”。陈大树是宁波Stooping的发起者,他认为捡拾这个动作代表的是一种姿态,“我们捡拾其实就是在惜物”。对于他们来说,很多东西即便不是太需要,但扔掉实在可惜。

武楷斯的家庭一直强调物尽其用。他从小在山西长大,后来随父母搬到北京,生活一度拮据。尽管父母反对他浪费学历去捡垃圾,但他坚信自己的价值观和能力是通过高等教育培养的。现在他的旧物商店里有大约十万件物品,包括从旧物市场淘来的和捡来的。他穿着从各地“捡”来的衣服,对人们关于捡来物品的卫生和忌讳问题持开放态度。他认为很多人也有上公共厕所的经历,许多忌讳只是自己心里的暗示。他补充说:“我们呼吸连空气都是二手的。”他与旧物的深厚情感连接让他着迷于旧物市场。“好像一列行驶的火车一样刹不下来了。”他形容道。他在天光墟里收到的老信件让他感叹人与人之间的情感连接和过去的记忆重现。他的旧物商店充满了历史的味道和他人的故事。同样热爱旧物的还有王珊珊她在武汉昙华林开了一家手作店从医院和大学等地方捡回废旧家具作为店里的摆设她觉得旧物很有感情温度和新东西的感受不同她觉得捡垃圾让她记住一些东西以及与那个年代相关的事情 “我捡的不仅是垃圾还是时间。”她感慨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