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脾虚的人容易胡思乱想
人们常常会发现,生活中总有那么一些人,似乎总是心事重重,头脑里不停地转悠着各种思绪,忧虑重重。无论是在工作岗位上忙碌,还是在家庭中处理琐事,他们总是思前想后,脑筋不曾停歇。
思考本身并非坏事,当思考变得病态,当人们在非正常状态下不断地浮想联翩时,那就值得注意了。
遇到过这样一位患者,她整日乏力,毫无食欲,经常便溏,一不小心就会腹泻,吹风后还会头痛。回到家中,更是变得像懒癌晚期一样,连抬手都显得费力。这并不是真正的懒惰,而是她真的没有力气去做事、活动或劳作。
在中医的辨证下,这被归为脾气不足、中焦失固的症候。通过详细的问诊得知,这位患者自述自己做事比较磨叽,一件小事也会翻来覆去地想。总结起来就是,时刻在忧思,不停唠叨。
那么,为什么会这样呢?
这些症状的出现,根本原因在于患者的脾肾衰弱。脾肾的不足,正是导致脑中思绪不断、心神不宁的关键因素。患者之所以会不停地思虑、担忧、疑心重重,甚至浮想联翩,是因为收摄之能衰弱的表现。
就像那些躺在病的患者,一旦稍有清闲,就会胡思乱想。这实际上是身体收摄之能下降,无法控制我们的心神和意志所致。在我们的五脏之中,与收摄关系最为密切的是脾和肾。脾有统血和化生气的作用,具有固摄的功能。肾则主封藏和藏精。脾肾衰弱会导致身体的收摄之能减弱,表现为整日的胡思乱想和过度的疑虑。
这样的表现在日常生活中非常普遍。例如,男性在五六十岁后可能会出现焦虑、多疑、易怒、做事缺乏耐心和难以决定的情况,情绪波动较大。这从中医的角度看,就是脾肾衰弱,无法收摄自己的思维。“林黛质”的瘦小女生,由于脾虚导致心思细腻甚至略带忧虑。我们的脾藏意,脾虚则意难藏,所以心里总是有事。
那么,面对脾肾不足该怎么办呢?
如果有脾肾两虚、脾肾阳虚、脾阳不足、脾虚气弱、肾阳不足、肾气不固等症状,可以通过艾灸脾俞、肾俞和命门这三个穴位来补益脾肾。这是一种有效的中医调理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