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摩托车没人买了


吉普,一个源于二战烽火之中的品牌,于1941年诞生。自上世纪八十年代初便来到扎根生产,其历史甚至比许多网友的年龄还要悠久。吉普承载着无数代人的记忆,从五十年代的经典到九零后的童年回忆,它的身影无处不在。如今这一承载着历史与情怀的品牌,却遗憾地即将退出市场。

广汽集团于7月18日宣布,因持续亏损,将有序终止合资公司运营。简而言之,这个越野车的代名词品牌将要告别市场了。面对这样的消息,我们不禁要问:究竟为何会退市?销量又是怎样的惨淡?

从数据中可以看到吉普在市场的销量逐年下滑:2017年销量为201143辆,随后逐年下滑至近年仅为数千的销量。短短几年间,曾经的那个被无数人尊崇的吉普已经失去了昔日的光环。那么,究竟是什么原因导致吉普在市场的销量急剧下滑呢?

吉普在人心中的地位一直是根深蒂固的。直到今天,许多人仍把底盘高的车型称为吉普车。可以说,吉普已经成为高底盘汽车的代名词。这种特殊的地位就如同席梦思床垫一样深入人心。说起对吉普的印象,每个人会有不同的感受,不同年龄阶段的人们也会有着迥异的回忆。

在二三十年前,能够乘坐吉普车的人被视为身份的象征。在普通老百姓心中,吉普车代表了高级和尊贵。回想那些年,大多数家庭连摩托车都是奢望,更不用说小汽车了。那时的小孩玩泥巴时都喜欢模仿吉普车的形状。那时的吉普车给人带来的舒适体验让很多人埋下了对品牌的情感种子。例如北京吉普212如同种子,而切诺基213则像是一棵成长的大树。切诺基当年几乎随处可见,无论是上山还是下乡走烂路都是它的强项。但随着社会的发展,吉普品牌逐渐跟不上老百姓的期待和需求变化。

虽然吉普仍然是越野车的代名词,但消费者的诉求已经发生了巨大的变化。过去依靠情怀吸引消费者,而新时代的年轻人对吉普并没有太多的情感连接。吉普也意识到了这一点并尝试调整产品策略,但依然无法满足新生代消费者的喜好和需求。年轻人代表着未来市场的主力军,如果抓不住他们,就意味着失去了未来的市场机会。对于吉普来说这是一个严峻的挑战也是一个机遇如何重新定位自身以迎合新一代消费者的需求将是其复兴的关键所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