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史前生物都很大


对于那部纪录片的启示,让我深感触动。片中科学家所提出的观点非常引人深思:外星生物的体型与其所居住的环境息息相关。如果外星生物居住的星球地心引力较大,那么外星生物可能会因适应环境而逐渐演化成矮小体型;相反,在引力较小的星球上,它们或许会演化成高大强壮的体态。实际上,这个道理不仅适用于外星生物,地球上各种生命的体型和特征也同样随着环境的变迁而不断演化。地球生物演化的历史长河中有一个非常特殊的时期,那就是石炭纪和侏罗纪之间的时代。

对于地质学的朋友们来说,那段时期的地球动物体型简直是达到了惊人的规模。大家都知道我们生活中常见的蜻蜓非常小,只有一个半个手掌那么大。然而在那个特殊的时期,蜻蜓的体积却是现在的七至八倍之大,可以与现今的老鹰相媲美。当时的地上爬行的蝎子和其他虫类,它们的体积也都在一米以上。想象一下,这是一个多么令人惊叹的景象啊!

那个时期最令人熟悉的动物无疑是恐龙。作为地球上曾经存在过的最庞大的怪兽,恐龙的体型让全世界的人们惊叹不已。即便是体型较小的恐龙也有几吨重和几米高。某些植食恐龙的体长更是惊人,有时能达到二三十米,相当于五六层楼的高度。令人困惑的是,那个时期的地球地心引力并没有异常变化,为什么陆地上的动物却都出奇的高大呢?这个现象让我们不禁好奇和探索背后的原因。

经过科学家的研究,我们发现这背后的原因是距今约两亿年前的一次巨大的火山运动导致地球的二氧化碳含量激增。这次巨大的火山运动引发了温室效应,使得整个地球迅速变成了一个温热潮湿的热带雨林。植被的增加使得当时陆地上的大气含氧量达到了惊人的程度,大约是当今的1.5倍之多。在这样的环境下,大型植食动物获得了充足的食物资源。正是由于这些因素的综合作用,才促使动物的体积达到了顶峰阶段。因此我们可以得出这样一个结论:在那个特殊时期动物之所以能长到如此庞大的体型是因为大气含氧量异常丰富的原因造成的。这样的自然条件和进化环境实在是让地球上的生物难以匹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