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深圳会选择汕尾


深圳,这座繁华的国际化大都市,以其惊人的发展速度和实力跻身我国一线城市的前列。尽管其GDP仅次于上海和北京,位居全国第三,但由于土地面积有限,深圳的土地资源已经愈发珍贵。短短的四十多年里,深圳从一个渔村蜕变为国际都市,这样的速度让人惊叹。要想维持和进一步提升其在竞争中的地位,深圳必须寻求新的土地发展空间。

其实,深圳早已开始行动。早期的土地拓展主要通过填海造陆来实现,如今我们所熟知的宝安区、南山区、福田区和盐田区的许多区域,都是填海的成果。但当可填区域逐渐减少时,深圳不得不将目光转向周边城市。它曾试图与东莞和惠州合作,但由于种种原因,包括各地自身的发展情况和特殊的行政地位,这些合作最终未能如愿。

于是,深圳选择了汕尾作为新的合作伙伴。汕尾的发展相对较慢,因此深圳的合作提议得到了积极的响应。深汕特别合作区应运而生,并快速成为全国瞩目的焦点。它位于海丰县西部,由鹅埠、小漠、鲘门和赤石四个镇组成,面积约为468.3平方公里。

那么,为何选择海丰县而非陆丰市作为合作的首选呢?原因有以下几点:

海丰县距离深圳更近,位于深汕特别合作区的地理位置使其成为产业转移的理想之地。深圳与深汕特别合作区之间的厦深高铁已经开通,而深汕高铁的建成通车更是将两地通勤时间缩短至半小时。

相较于陆丰市,海丰县的人口密度较小。在建立深汕特别合作区之前,海丰和陆丰的土地面积相当,但海丰的人口只有70多万,拆迁和征收土地相对容易。而深汕特别合作区的四个镇总人口也只有六七万人,这样的地理位置和人口结构使其成为深圳拓展的首选之地。

深汕特别合作区的鹅埠镇曾是深圳(汕尾)的产业转移工业园区,虽然当时并未发展起来,但基础仍在,两地之间的联系密切。

深汕特别合作区的面积虽然暂时缓解了深圳的土地压力,但并不能从根本上解决问题。深圳接下来将继续向东拓展土地空间。最近的深汕合作拓展区已经获得了六个镇的的主导权,未来很可能会与深汕特别合作区合并成为真正的“东深圳”。与此为了拉近与汕尾城区的距离,一座跨海大桥也正在规划中。海丰县和汕尾城区由于距离深圳较近,成为深圳的优先拓展对象。但从深圳的发展趋势来看,其目标很可能是整个汕尾地区,因此陆丰市也有机会成为未来的拓展目标。不过这需要时间来实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