旗亭画壁包括哪几首诗
谈及古典诗歌的鼎盛时期,非唐朝莫属,而唐朝的诗人更是以诗酒会友的方式名扬四海。在那时,诗人们常在宴席之间觥筹交错,推杯换盏,吟诗作对,共抒胸中情怀。更有乐曲弹奏,歌姬唱和,留下了许多流传后世的佳话。
一段关于唐朝三位大诗人在酒楼斗诗的故事,被一位名为薛用弱的中唐作家以奇闻异事的形式记录在《集异记》这本传奇小说中,自此便成为了流传千古的佳话——旗亭画壁。
故事讲述在唐朝,王昌龄、高适、王之涣这三位著名诗人在一个寻常的酒楼中聚会。恰逢一群梨园的歌在此饮酒唱歌,三人便约定以歌女演唱的诗作为赌注,看谁的诗最受歌女们的喜爱。第一个歌女唱起了王昌龄的诗作,高适紧随其后,而王之涣则自信满满地等待着。
终于,最漂亮的歌女开口唱起诗来。那正是王之涣的《凉州词》。她高亢激昂的歌声令三位诗人开怀大笑。歌女们不明纷纷围拢询问缘由。当得知真相后,她们对三位诗人肃然起敬,并邀请他们共饮欢宴一晚。
旗亭画壁作为唐人传奇中的一则故事,虽然具体内容已无法考证,但它背后所反映的却是唐朝诗人与乐工、歌女之间的深厚情谊。三位主人公——王昌龄、高适、王之涣,都是盛唐时期边塞诗人的杰出代表。他们的诗作常被乐工制曲歌唱,流传千古。
王之涣的“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成为千古绝句;高适的诗作雄健有力,气势奔放,体现了盛唐时期的时代精神;而王昌龄则被誉为七绝圣手,他的边塞诗气势雄浑、格调高昂。
旗亭画壁的故事虽然发生在千年之前,但它的影响力却历久弥新。如今在西安的大唐芙蓉园中重建的旗亭,虽是商家的炒作也好,是真正的建筑也罢,都已成为了人们追溯历史、品味古韵的场所。
在唐代,文人的诗作常被乐官配乐演唱,由歌女们广为传播。这不仅是唐朝的特色,也是我国古典诗歌的传唱传统。从最早的《诗经》到汉魏六朝的乐府诗,大都曾配以音乐演唱。虽然随着诗词格律的形成,诗与音乐逐渐分离,但这种一唱三叹的独特韵味仍可从旗亭画壁这样的故事中得以。
如今,虽然古代配以诗词的音乐大多已失传,但旗亭画壁的故事让我们得以想象和古典诗词那独特的韵味与魅力。这便是唐朝诗歌与音乐相伴相生的见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