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自清《春》详细教案
1 春
【教学目标】
1. 引导学生流利、富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掌握重音和停连的朗读技巧。
2. 指导学生欣赏并学习本文抓住景物特点,运用比喻、拟人等修辞手法描写景物的方法,品味本文优美的语言。
3. 激发学生感知课文内容,引导他们展开联想和想象,体会课文优美的情境。
【教学课时】
两课时
第1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通过展示篆体字“春”,引导学生回忆春天的美好,激发学生对春天的热爱之情,进而引入新课。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 听录音范读课文,让学生带着任务去听,如圈出文中的四字词语和易错生字,注上拼音等。
2. 指导学生划分课文结构层次,概括各部分的意思。
3. 通过提问引导学生思考:这篇散文像一首抒情诗,像一幅风景画,还是像一首春的赞歌?
三、细读课文,品味语言
1. 指导学生朗读课文,注意重音和停连的技巧。
2. 分析课文中的比喻、拟人等修辞手法,让学生体会其作用,并尝试仿写。
3. 重点品读各段中的精美语句,让学生用“我喜欢__________句,因为它运用了__________的修辞手法,写出了春天__________(景物)__________的特点”的句式进行赏析。
四、布置作业
课外搜集关于“春”的古诗文名句,摘抄在作业本上。抄写课后词语两遍。
第2课时
【教学过程】
一、交流展示
指名学生朗读自己读书笔记本上关于“春”的古诗文名句,师生集中评议。
二、精读课文,深入赏析
1. 指导学生研读课文第一部分,分析其结构和表达效果。
2. 分析研读第二部分,重点品读各段中的精美语句,从词语、句子、修辞等角度进行赏析。
三、拓展延伸
1. 模仿本文的写法,以“秋天来了”为题写一篇短文。
2. 课后选读与分析:《荷塘月色》(朱自清)的第4—6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