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英宗为什么成功


在明朝正统十四年的历史巨变中,“土木堡之变”成为了一个重要的转折点。明英宗朱祁镇在瓦剌军的突袭中被俘,大明江山面临巨大的危机。在这种背景下,原本监国的朱祁钰在众多朝臣及皇太后的支持下,登上了皇位,成为了明代宗。那么今天,我们来深入探究为何朱祁钰名正言顺成为皇帝后,朱祁镇的却如此容易实现呢?

这一切,还要从朱祁镇被俘后说起。大明王朝因这场危机而摇摇欲坠,于谦挺身而出,力荐立朱祁钰为皇帝。孙太后的懿旨中明确提到,虽立朱祁钰为帝,但仍选定朱祁镇的儿子朱见深为皇太子。这表明在大臣心中,皇位的正统依然属于朱祁镇一脉。他们普遍认为,朱祁钰的继位只是暂时的权宜之计,日后皇位理应归还朱见深。

朱祁钰后来废除了朱见深的太子之位,另立自己的儿子朱见济为太子。此举虽展现出他的决断,却也触及了孙太后的底线。她原本期望在朱祁钰死后,皇位能重回朱祁镇一脉。朱祁钰的这一举动无疑打破了这一平衡。

深入了解这一切的背后,与朱祁钰自身的性格有着密切关系。他之所以能登上皇位,离不开于谦等人的支持。然而在面对朱祁镇时,他却疑心生暗鬼,怀疑是不是于谦等人反水。在曹吉祥、徐有贞、石亨等人眼中,朱祁钰的多疑让他们感到不安。在他们看来,与其在这种环境下战战兢兢地过日子,不如拥护朱祁镇成为皇帝,这样他们也可以成为开国功臣。

此时的大明王朝中,合法的皇位继承权掌握在被废掉的朱见深手中。如果朱祁镇的失败,按照朱祁钰的性格,朱见深的命运将不堪设想。手握重兵的于谦在关键时刻选择了中立态度。他所说的“陛下宣宗章皇帝,当复立章皇帝之孙”,在某种程度上也是为了保护这位合法的皇位继承人能够安全度过难关。若当时的朱见济还健在的话,恐怕朱祁镇的之路将会更加艰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