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济源是不是很穷


追溯河南济源的历史渊源,你会发现其古名更显赫,比现今之名更具威严。济源之名始于隋朝,因位于“济水”发源地而得名,蕴深厚的历史底蕴。

提及济源,许多人误以为它是河南省的第18个地级市。实际上,济源一直作为河南省的“直辖”县级市存在。1997年,它从焦作市独立出来,成为河南省直辖的县级市。到了2005年,它更是晋升为省直辖市,尽管如今仍使用与焦作相同的区号,但济源与焦作在情感、方言、饮食以及生活习惯上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

谈到济源的历史,不得不提“愚公移山”的故事,而更为令人震撼的是,济源曾是夏朝的都城。上古时期,这里便是“华夏部族”的聚居地。据史载,轩辕黄帝曾登临“王屋山”设坛祭天,一统华夏。这也使得王屋山被誉为“天下第一洞天”。甲骨文卜辞中记载,当时的济源一带被称为“原”地,意指从石洞里流出的水,象征这里是水的源头。

夏朝中期,这里曾作为都城而存在。《竹书纪年》中有明确记载:“少康归夏邑后迁原”。夏朝的第六代君主少康,因而暂时失去,后成功复国并定都于此。在他的治理下,夏朝国力强盛,文化繁荣,诸侯来朝,史称“少康中兴”。尽管济源作为夏朝都城的地位只延续了短短20多年,但其在历史上的重要地位仍不可忽视。

随着历史的变迁,商、春秋时期济源分属不同的和都城。然而到了隋朝开皇16年(公元596年),从轵县的北方分出一部分新置了济源县,这便是济源之名的首次出现。此后虽然建制和地域划分有所变化,但济源之名一直沿用至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