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辣子蛰了怎么止痛
绿翅蛾的幼虫,人称“洋辣子”,其颜色黄绿,覆盖着许多绒毛。这种昆虫不仅对农作物构成威胁,而且其毛发还具有蜇伤人的能力。那么,如果不幸被“洋辣子”蜇到,我们应该如何应对呢?老农们的经验之谈是,解就藏在这看似危险的生物之中。
“洋辣子”在乡村又被称作“蛰拉毛子”,它的体型短而胖,颜色多样,以黄绿色最为常见。尽管它的外观有些像人们俗称的“糖宝”,给人一种可爱的感觉,但其身上的毛发却含有毒素。一旦不小心触碰,被蜇的地方会立即出现红肿酸痛,那种火辣辣的痛痒让人难以忍受。而且,它的毛发还会随风飘散,有时即便不直接触碰,在有“洋辣子”的树下活动也可能会被其蜇伤。看到周围有“洋辣子”,人们都会绕道走。
“洋辣子”主要在杨树、枣树和玉米叶上活动,特别是在夏秋两季。翻开树叶,你可能会发现两个、三个甚至更多的“洋辣子”聚在一起。特别是在农村的枣树上,“洋辣子”的数量特别多,这也导致了经常有人因摘枣子而被其蜇伤。那么,如果不幸被其蜇到,我们应该如何处理呢?
“洋辣子”体内含有毒腺的酸性物质,当这些物质粘在皮肤上,通过毛囊进入皮肤,就会引发过敏反应,导致皮肤肿胀、发炎并伴有。小时候,我们曾用青柿子在皮肤上摩擦以拔出其毛发,并用清洗患处。虽然这种方法听起来不太卫生,但却十分有效。
尽管“洋辣子”看起来可怕,但它并不会咬人,而是通过其有毒的毛发来蜇人。被其蜇伤后,我们可以采取以下常见的处理方法:首先用胶带粘去其毛发,避免用手触碰或抓挠患处,以免将毛发弄断。接着用肥皂水冲洗患处。将牙膏涂抹在患处也能缓解疼痛。牙膏凝固后剥落时可以将毛发带出,随后再用肥皂水冲洗或前往医院就诊。
在户外活动时或在紧急情况下没有肥皂、牙膏和胶带时,我们可以采摘马齿苋并捣碎后涂抹在患处,这也能起到一定的止痛作用。而在农村,老一辈人知道一个秘密:用特定的方法从“洋辣子”体内找到解。具体而言,是找到其内部的绿色筋脉并捣碎后敷在被蜇的位置,这样可以缓解疼痛、止痒并具有消炎的功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