济南为什么有那么多泉


泉城济南,以泉之名享誉天下,每一户人家都能欣赏到垂柳依依,而七十二泉更是其最璀璨的明珠。

那么,为什么济南会有如此众多的泉水呢?这些泉水又是如何形成的呢?

济南南部地区主要为泰山的余脉,地形由南向北逐渐变化,包括中山、低山和丘陵。至市区,这里成为了山前倾斜平原和黄河冲积平原的交接带,南北高度差达500多米。这样的地形使得地表水和地下水很容易向城区汇集。

在地质构造方面,南部山区属于泰山的北翼平缓单斜构造。由于北侧断裂的影响,形成了许多断块,其中千佛山断块是城区泉群的基础。这个区域主要是寒武系和奥陶系石灰岩岩层,它们以一定的倾角向北倾斜,直至市区被第四系沉积层覆盖。

漫长的地质年代中,这些石灰岩经历了多次构造运动和长期溶蚀,形成了溶沟、溶孔、溶洞和地下暗河等,共同构建了储存和输送地下水的脉状地下网道。市区的北部有燕山期辉长岩~闪长岩侵入体,它们质地细密、岩质坚硬、隔水性能好。而千佛山断块的周围则是由断层形成的阻水岩体,共同形成了一个封闭的单元。

在这样的地质环境下,南部山区的灰岩出露和裂隙岩溶发育的地方吸收了大量的降水和地表径流,渗入地下形成了丰富的裂隙岩溶水。这些水在太古界变质岩的隔阻下,沿岩层倾斜方向向北作水平运动,形成地下潜流。当这些潜流在城区遇到侵入岩岩体的阻挡和断层堵截时,它们大量汇聚,并由水平运动转为垂直向上运动。这种运动促进了岩溶发育和水位抬高,在强大的静水压力下,地下水穿过岩溶裂隙,在灰岩和侵入岩体的接触地带以及第四系沉积层较薄弱处涌出地表,形成天然涌泉。济南的泉水文化,正是这些自然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