沙滩上的童话编故事
《希望之隙》(《Hope's Gap》)的序幕,描绘了一个七八岁小男孩的海滨生活。他在浅礁石间嬉戏,目睹着如螃蟹般的生物在水中生存,对于未知的巨浪何时将至以及将带往何处,它们一无所知。他的母亲虽未紧盯他的每一个动作,但她的目光却透出一种失神的微笑,凝视着天空。适时响起的诗歌旁白,为整个影片营造了一种不安却又诗意的氛围。
随着故事的展开,小男孩成长为一位独自居住于城市寓所的青年,而母亲也已是满头白发。她那柔美的面庞在欢笑时仍显露出年轻时的美丽,但面对她的丈夫——那位显得更加苍老的男子时,她的情绪则显得激动而难以控制。她试图通过言语来主导和影响他,仿佛她所期望的丈夫应如她所养的一条同名狗般顺从。而他,尽管内心不作改变,却以平淡冷静的态度默默接受这一切。
在《希望之隙》中,观众被带进了一个让人心生寒意的电影世界。它毫不留情地展现了婚姻中最隐秘的裂痕,即使观众并不知道具体“伤痕”所在,却能通过故事中的点滴细节,感知到婚姻“”的深邃与冰冷。这部电影让人回想起《之路》,莱昂纳多和凯特在这部婚姻题材作品中的表演,让观众看到了婚姻的严峻面孔。而在这部电影中,夫妻间的纷争虽不激烈,但其中的躲避与遁逃却更激怒了另一方。
关于错与对,影片并未给出明确的评判。它只是简单叙述了这对老夫妻年轻时的相遇:失去亲人后的比尔在火车上情绪失控,同行的安妮特以恰到好处的安慰与诗篇朗读给予了他支持。这一细节不仅描绘了爱情的美好起源,也隐约揭示了婚姻悲剧的源头——当人们试图将瞬间的激情转化为一生的承诺时,便面临着未知的风险。
在漫长的人生旅程中,人们如何一次次地熄灭这些风险的火焰,并继续若无其事地生活?是因为爱情的美好?因为婚姻的承诺?还是因为对孩子的责任?或许这些因素都有所涉及,或许还有更深层次的原因。
在《希望之隙》中,我们看到比尔因深重的伤痛而陷入忧郁。这种忧郁可能源自遗传或长期的压抑。久而久之,他甚至认为这是生活的常态。他对妻子的“霸凌”也变得习以为常。直到他遇到安吉拉——一个只是轻手臂的女人——他才意识到自己的婚姻与生活并不正常。“老男孩”一生中唯一的反击便是净身出户以求自由。
当安妮特登门时,安吉拉的一句“以前不愉快的是三个人,现在只剩下一个了”,道出了影片的核心矛盾与价值观的碰撞。作为观众,我们在这句台词前不禁要选择站队。其实我们的选择正是我们对男女情感、婚姻的真实看法的反映。《希望之隙》并未给出明确立场,而是将选择权交给了观众。
安妮特是个文艺女子,一生沉醉于诗与浪漫的想象中。但她并非“包法利夫人”,她的文艺并未削弱她的力量感,反而让她变得坚强而有力。相比之下,比尔则显得更为理性与冷静。他认为生活如“百科”,不可能永远无错。两个性格迥异、反差极大的人能够把“火山”般的情感压抑几十年,本身就是一种内心的折磨。
作为婚姻悲剧的见证者与承接者,乔什·奥康纳饰演的儿子以中立的态度对待父母。他接纳了来自父母身上的双重痛苦,不再轻信婚姻与家庭的意义。虽然内心难过,但他似乎也在孤独中找到了宁静。在海边悬崖上与母亲讨论“”的那段戏中,母亲的不以为然与儿子的悲怆形成了鲜明的对比。
"Gap"这个词有着多种解释,包括缝隙、狭窄、缺口、分歧、差距、隔阂等。每个释义都能在婚姻中找到对应的应用。《希望之隙》这个片名中的“Hope”与“Gap”既对立又并存。它并非“有了希望就能跨过沟壑”,也不是“填平了沟壑就能延续希望”。而是像罗永浩在采访中所说,只有近似的2%的婚姻是完美无瑕的,其余的98%都面临着各种挑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