涂磊说的爱情三个标准


一句古语曾言:“情深不在于朝朝暮暮,而在于心意相通。”步入婚姻的殿堂,我们心怀憧憬,期盼着一段和谐美满的旅程。

生活总是充满了意想不到的曲折。或许有人会说,若不懂得关系的真谛,无论与谁共度余生,都可能感到遗憾。

关系并非单纯为了让我们欢笑,反而有时会带来思考与反思。

麦麦与丈夫已经走过了七个年头。和谐之时居多,却有一件事始终让她心生不快。

每当节日或纪念日来临,她总是发现丈夫记不得任何特别的事情。即使多次提醒,也不过是换来一句轻描淡写的回应。

曾有一次,麦麦的生日将近,丈夫终于开窍预定了一家餐厅。但因工作临时变动,计划只得作罢。当晚,两人争执不休。

麦麦一气之下回了娘家,住了大半个月。对她丈夫而言,却觉得她过于小题大做。

他以为生活就是柴米油盐,无需过多仪式感。为此,他常抱怨麦麦总是纠结于这些无谓的节日。

在倾诉中,朋友问及:“你丈夫平时对你那么好,为何还在意这些仪式感呢?”这背后其实是麦麦内心的需求。

她的童年缺少关注与陪伴,生日、礼物都成了她内心的渴望。在特殊的日子里,她更希望能得到丈夫的重视与关爱。

每当丈夫忽视这些对她而言重要的日子,她便感到十分难受,甚至会怀疑丈夫是否真的在乎她。

亲密关系中常常出现这样的现象:同样的事,不同的人会有不同的反应。这不仅是因每个人的接纳程度不同,更与每个人的成长经历、敏感点有关。

例如,缺爱的人更渴望安全感和陪伴;从小被过度控制的人可能对伴侣的干涉产生反感;目睹父母吵架的人可能更倾向于回避矛盾。

正如《当下的力量》一书所述:“爱情关系不是用来使你快乐或满足的,如果你仍想通过爱情关系来获得拯救,那你将会一次又一次地遭受挫折。”

很多时候,我们容易将亲密关系中的痛苦归咎于伴侣。但如作家埃克哈特·托利所言:“关系本身并不会造成痛苦和不快乐,它们只是将已经在你内在的痛苦和不快乐引发出来。”

当我们为伴侣的某个行为感到受伤时,应该深入反思,是否触动了内心深处的某个角落。认识到情绪背后的情结,是成长的契机。

很多时候,我们需要的不是对方的改变,而是学会与自己的感受和解。

<婚姻的意义》一书中写道:“我们从来不认识自己的配偶,我们只是自以为认识。”过往的经历像一把筛子,过滤着我们对待伴侣的看法。

错误的解读往往导致错误的理解。一旦陷入先入为主的想法,就可能看不到事情的真相。

比如一对夫妻经常因为小事争吵。其中一方总是觉得对方不在乎自己、不理解自己。而事实上很多时候双方都不曾真正理解对方背后的故事和感受。

真正的智慧是懂得自省和倾听对方的心声。如同心理学家阿尔伯特·艾利斯所说:“导致我们消极情绪的并不是发生了什么而是我们对这件事的看法。”

在亲密关系中我们要学会放下先入为主的观念去真正了解对方去倾听对方的心声去尊重对方的独特和差异。

当我们静下心来真正聆听对方的声音时我们会发现原来问题的关键不在于对错而在于我们是否真正地去理解和接纳对方。

愿我们在婚姻中都能拥有一颗开放而包容的心不轻易给对方贴上标签用真诚和耐心去经营关系珍惜彼此共同成长共享生活中的每一份喜悦与挑战。

— END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