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间鸟奏笙簧月的意思
中唐时期,贾岛这位知名诗人,字阆仙,号“碣石山人”,其家境虽然贫寒,但他以字锤句的精炼技巧,将寂寞与凄苦之境赋予了诗歌。他被人们亲切地称为“苦吟诗人”。《题李凝幽居》这首五言律诗便是他诗歌艺术的一个体现。诗中语言朴素简洁,却蕴诗人淡泊名利、向往隐逸生活的深意。其中,“鸟宿池边树,僧敲月下门”这两句更是值得细细品味。
《题李凝幽居》是贾岛在长安期间夜访好友李凝却未能相见时所创作的。那时的他独自行走在杂草丛生的小路上,走进了一座荒芜的庭院。深夜宁静,鸟儿栖息在池边的树上。他借着月光寻找李凝的住处,轻轻敲门却无人应答,于是他便离开了。当他踏上了一座桥时,借助皎洁的月光欣赏着原野的景色。桥的两边景色各异,晚风拂过,天上的云彩涌动,仿佛山石也跟着摇曳。尽管只是暂时的离别,他相信不久后就会回来,并铭记与友人相约隐逸的日期。
此诗的用词平易近人,通俗易懂。但其中的精髓,在于那个“敲”字,是选择“推”还是“敲”,这其中的斟酌与炼字无不体现出诗人的艺术匠心。贾岛的“推敲”佳话至今仍被传颂。《唐诗纪事》中记载了这样一个故事:贾岛在赶考时,骑驴赋诗,得到了“僧推月下门”的句子,他犹豫不决于是做出推敲的手势,恰巧被大尹韩愈看到。韩愈建议他将“推”字改为“敲”字,并与之共同探讨诗歌许久。
从形式与内容的角度来看,“推”与“敲”的选择确有不同。“推”字可能显得有些不礼貌、鲁莽,但在孤寂的夜晚,步月探访与自己有“幽期”之谊的朋友时,何需过于拘礼?这样看来,“推”字更能体现诗人畅然无碍的胸襟。“敲”字则更具文仪之风,表达了诗人对门内有人回应的期待。两者相较,“敲”字在声音上有所表现,而“推”字则可能更显气氛柔和。但究其背后的思想感情,恐怕只有身临其境的贾岛自己才能真正明白。
形式与内容相互映照,“推敲”实质上是对思想情感的斟酌。四川传媒学院曲柄烨讲师曾言:“‘推敲之争’实为‘美不自美因人而彰’,意境则是诗学鉴赏的必谈之义。”在炼字时,应结合国学意境择优摘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