翠翠红红处处莺莺燕燕
你是否察觉到,吹来的风已经不再带着寒意?这或许预示着即将到来的花朝节。花朝节,作为庆祝百花生日的传统节日,通常在农历二月十二至十五之间,也就是下周的盛大庆典。
杭州人对花的热爱自古有之。如今,西城广场的地标是一座高耸的花神像,象征着这座城市对花的敬仰。近年来,西溪景区也一直延续着花朝节的传统。
吕洪年教授,一位知名的民俗学家,曾撰写《杭州人应记得还有个花朝节》。他讲述了过去花朝节的重要活动——祭花神、赏百花。花神的来历蕴藏着深厚的文化内涵,反映了人与花之间的密切联系。例如,苏杭曾建花神庙,清代杭城内外有两处遗址,其中一处位于城北,仍有遗迹可寻。
对于这一古老的民俗,如今的杭州人似乎已经渐行渐远。在探寻过程中,我们遇到了钱家父子,从他们身上看到了这段文化的传承脉络。
花园岗老底子的故事确实与花有关。
此地曾是南宋的花木基地,沿莫干山路往北,经过汽车北站左转,便进入了花园岗路和花园岗社区。这里曾被称为“花园岗村”,是当时的“南宋后花园”。
这里地理位置优越,南可通钱塘江,北可航行至嘉兴南京,西接新安江可达皖南。土地肥沃,地势平坦开阔,适宜苗木培植。
在清咸丰年间,花园岗村的花农在村子最高处建了花神庙,占地广阔。自此,这里的花朝节愈闹。钱耕深老先生作为当地的老花农,曾亲身经历过那些盛大的节日。
曾经的节日盛况令人难以忘怀。祭祀时,花皇需在庄重的仪式中走出殿庙。庙里的戏台上,乐声持续到天明。然而如今,这种传统似乎已经消失在历史的长河中。
尽管如此,吕洪年教授提到,尽管花神庙在1938年被战火后逐渐衰落,但人们对花的热爱并未消减。2014年,祥符街道办事处和拱墅区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心为花神庙立碑纪念。
叶军表示,虽然现在花园岗村已与城市其他地方无异,但新修的花神庙仍在激励着人们铭记过去的故事。对于附近居民来说,虽鲜少有人知道其中的故事和传说。
时间流逝下,村子的面貌已逐渐被现代化小区所取代。然而在钱老的回忆中仍能感受到那份对园艺的传承与对花朝节、对花神文化的尊重。
花园岗的园艺传承人钱志清坚持保护与传承花神文化。
他对家族的传统非常珍视。在历史长河中保护那些记忆尤为关键。花园岗虽然无地可种了, 但他却在长兴开拓了一个新的生态园, 持续践行家族的传统与。
更多角度解读:
西湖边也有一处与花相关的历史遗迹——花神庙。
李卫在清雍正年间于西湖边建“湖山春社”,被人们称为“花神庙”。他认为西湖每月都有不同的花开, 必须有人来管理, 于是便设立了十二个月的花神。
有趣的是, 李卫在塑造花神时过于自恋, 竟将自己的像也塑在了其中, 后来还将妻妾的像也融入其中, 这在当时也成为了一种幽默而独特的现象。
尽管这座庙现已不存在, 但其背后的花文化仍然存在于人们的心中。
在现代社会里, 人们在赏花、植花的活动中, 仍然传承着这种文化精神。西湖周边的花圃、太子湾等地都是春日赏花的热门地点, 人们在这里感受着花的美丽与文化的魅力。
(马黎 写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