草莓的花朵为什么干枯
对于草莓种植户来说,栽下草莓幼苗后,最担心的便是萎蔫和死苗。确实,影响草莓成活率的因素众多,其中病害尤为突出。
草莓病害繁多,常见的有灰霉病、病、炭疽病等,而移栽后容易导致幼苗枯萎甚至死亡的病害更是让人头疼。这些病害虽然症状各异,但危害极大,需要我们仔细辨别,对症。
最近访问了一个草莓种植棚,发现草莓苗出现了大面积枯萎的现象。经过观察,可能是患上了红中柱根腐病、芽枯病、炭疽病等多种病害。
这些草莓的叶片上出现了凹陷的纺锤形或椭圆形病斑。老叶上的病斑呈黑色,新叶上的病斑褐色、周围红褐色。拔出病株后发现茎基部呈褐色,掰断后一侧呈现黑褐色并已经枯死。这是典型的草莓炭疽病症状,主要由匍匐茎感染病菌后传染至幼苗。此病是草莓产区的重要病害之一,一旦发生,地上部分就会萎蔫枯亡。
该病害主要在7-9月份发生,气温高的年份可延续至10月份。雨的情况下,病害发生更为严重,常常导苗。今年雨水较多,移栽后的草莓苗出现了大面积的病害。但不同品种的草莓苗发病情况有所不同,如红颜、丰香等日本品种较易感染炭疽病,而甜查理、全明星等欧美及国产品种则较为抗病。
对于黄萎病,也是草莓的一种主要真菌病害。染病后草莓植株生长不良,叶片表现出特征性症状。该病属于高温型病害,夏秋季高温时容易发生。防治黄萎病要明确该病菌主要是通过根部的伤口和幼根侵入。发现病株后要及时拔除并销毁,避免连作,注意土壤消毒处理。
感染红中柱根腐病的草莓植株会全株枯萎。剥开病株根部会发现中心柱呈现红色和淡褐色。该病害在低温或高湿的环境下容易发生,因此在气候冷凉、土壤潮湿的条件下,会成为草莓生产的毁灭害。
芽枯病主要危害花蕾和幼芽,发病后草莓苗呈青枯状萎蔫。土壤水分过大、湿度过高或栽植过密都可能导致发病。防治芽枯病需要加强栽培管理,注意通风降湿,避免栽植过密,合理施用肥料。
草莓病害的防治要从选用抗病品种、合理轮作、土壤消毒、科学施肥等方面入手。及时摘除老叶病叶,增施有机肥,培育壮苗也是防治病害的重要措施。在物防治方面,可选用木霉菌、恶霉灵等物进行防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