船上有箭和羽毛打一成语


华安仙字潭的神秘石刻

在闽南的华安大地,流传着一片雷劈显字的石头的故事。从漳州出发,驱车向北行驶34公里,便来到了沙建乡的仙字潭。这潭水深又神秘,对岸的蚶盘山旁,有古人留下的墨宝。

仙字潭位于峭壁旁,积水成深潭。在它的对面,刻有六处文字,这些文字古怪而苍老,排列无序,风雨剥蚀,苔藓蔓延。这些记事图形符号虽与甲骨文、金文风格不同,但都似乎是先人留下的神秘密码。人们称它为“仙字潭”。

在崖壁东侧的小山旁,已设立了文物保护单位标识,工作室里还了保护条款的公告。站在溪边,远远望去,“仙字”依稀可辨。仙字潭就像是一幅自然的画卷,流连于清风吹拂的栈道之上,耳闻溪水欢快的歌声,面对崖壁上的“仙字”,令人陶醉。

溪流以石头为底,有的地方露出水面,水流湍急。涉水过溪,沿溪岸寻找刻字。有的崖刻触手可及,有的则高不可攀。其中一处为现代汉字“营头至九龙山南安县界”,另有白色字样疑为后人所涂。有些崖刻的沟痕粗而平直,极似人工所刻。

穿越时光的迷雾,回到历史的彼岸。仙字潭的石刻见证了岁月的痕迹,是绵延在时光里的文化符号和思绪。慕名而来的游客们可以自由想象远古的历史和祖先生活的面貌。

神秘莫测的仙字潭令人费解。一位须发飘飘的神仙托梦给韩愈关于仙字潭的故事至今流传千古。历代的文人墨客都曾试图解读这些石刻的含义,但至今仍无人能完全解读其真意。

从古至今,许多学者和考古家都曾来到这里研究。1915年,黄仲琴教授的发现更是开启了现代仙字潭石刻研究的先河。如今,仙字潭作为福建省第一批文物保护单位,对研究当地生活及考古学、民俗学等研究具有重要价值。

面对这些石刻,有人称之为“图画文字”,有人则认为更接近于儿童画般的稚拙。但无论怎样定义,这些石刻都是祖先们留下的原始文化瑰宝。古老的炎黄文明由五十六个的文化根系共同组成、支撑着,而仙字潭摩崖石刻正是这璀璨文明中的一枝独特之花。

至今仍没有人能完全解开仙字潭的谜团。朋友们,你们是否愿意揭开这千古之谜的面纱?你的完美答案将使你与仙字潭共同流芳百世!快来寻找答案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