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树高地神秘木箱
提及他的事迹,每每让人潸然泪下。
白方礼先生虽无教育背景,然深知教育之重。
至74岁高龄,他仍选择蹬三轮车,默默资助贫困学生,此举持续近。
平日生活简朴至极,仅以两个馒头、一瓶白水为一餐。
他积攒了35万元,帮助了300多个孩子完成学业之梦。
2005年,白方礼老人安详离世,
让我们铭记他的故事,重温这份无言的大爱。
白方礼先生出生于1913年的贫寒家庭,自13岁起便开始劳作。
逃难至天津后,他成为了三轮车夫,每天辛勤劳作,仍免不了受饥挨饿。
然而后,他凭借自己的努力成为了劳动模范,还养育了四个孩子,其中三个考上了大学。
1982年开始,他从事个体三轮客运,攒下一些养老钱。
当他74岁回到家乡准备安享晚年时,一次偶然的遭遇让他决定继续为社会贡献自己的力量。
他看到一群因家贫上不起学的孩子,那一夜他辗转难眠。
他深知教育的力量,于是决定将积蓄捐出,为家乡的孩子们建立教育奖励会。
即使身体日渐衰老,他还是重新蹬上了三轮车,为那些经济困难的孩子们积攒学费。
他的女儿心疼他,说他人好但让人心疼。可他却总是乐观地说自己过得自在。
在74岁以后的岁月里,他以三轮车的辛劳换来了孩子们的希望和未来。
生活中他极为节俭,“捡一样、配一套”是他朴素的穿搭理念。在饮食上他也尽可能地节省,以简单的食物为食。
为了资助更多的孩子,他在车站看车,将零钱积攒起来再次捐出。
尽管身体日渐衰弱,但他的心始终牵挂着那些贫困学生。
直到2005年离开我们之前的那天早晨,九十三岁的白方礼仍静静守护着这份使命。
他所捐的35万元中每一分都代表了他简朴生活下的善意和坚韧不拔的意志力。
相当于绕地球赤道数周的三轮车行驶路程中蕴他最深沉的爱和期望。
同时让我们铭记着其他如韦思浩、吴锦泉等平凡而伟大的身影。
他们用行动诠释着善良与奉献的真谛。
他们让我们看到人间的美好与希望即使如涓涓细流也能汇聚成大河之壮阔。
他们温暖了他人的同时也在传递着希望和力量。我们也要像他们一样拥有温暖他人的勇气和力量。
监制/李浙 主编/米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