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麦茶哪些人不能喝


自古以来,人类便对植物有了深刻的认识与利用。从有文字记载的时刻开始,人们便将植物的分类知识记录下来,其中我国在4世纪初就出现了植物学专著——《南方草木状》,这是世界上现存最早的地方植物志。

欧洲的植物学研究亦有着重要的里程碑。《植物学前史》作为一部开创性的著作,自1912年问世以来,对后续的草学与植物学研究产生了深远影响。此书经过百余年的沉淀,终于被翻译成中文,揭示了1470年至1670年间草志著作的演变。这一阶段,既是中世纪与科学化植物学的桥梁,也见证了文字与图像在草描述中的变革。

英国植物学家、植物科学史家艾格尼丝·阿尔伯,是英国皇家学会历史上杰出的女性会员。她倾注毕生心血,从各大图书馆搜集了植物学古籍,并复原了珍贵插图。她的代表作《植物学前史》详尽地探究了早期欧洲植物学与草志的印刷出版史。

本书的主要目的在于追溯欧洲印刷本草志在特定时期的演变,既涉及植物学,也涉及艺术学。艾格尼丝·阿尔伯在序言中明确表示,医学文献并不在本书讨论之列。她以精细的笔触描绘了同时期园艺学文献的处理方式。

全书共分八章,内容涵盖了早期植物学史、草志的印制历史、植物描述与分类的演变,以及植物学插图艺术的发展等。通过阅读此书,仿佛可以穿越时空,体验一场精彩的植物学考古之旅。

关于中文版书名,“植物学”一词实际上指的是现代植物学。在翻译过程中,译者王钊考虑到原书名的直接翻译可能缺乏辨识度,因此将其改为《植物学前史:欧洲草志的起源与演变(1470—1670)》。这一改动更好地反映了书籍的核心内容,即欧洲现代植物学发展之前的草志演变过程。

阿尔伯的研究视角多元,她不仅是科学家,还是史学家、思想家。这种多元性使得《植物学前史》具有了独特的研究价值。读者不仅可以获取相关的植物学文献信息,更能通过她的研究更全面地了解欧洲植物文化的发展历程。

本书重点介绍了各国草志的介绍,包括《阿普列乌斯草志》、《班克斯草志》、《草大全》等,全面呈现了这些书籍对植物的描述、功效、插图、成书过程等。虽然其中有个别荒诞的用法,但这些都是丰富而有趣的历史故事。

在植物学的发展历程中,图像与语言描述并存,二者关系微妙。本书收集了260幅不同时期的草志图像,这些图像不仅表征了欧洲人对植物理解的变迁,也反映了图像技术在植物学发展中的作用。

书中还探讨了活字印刷术、制版技术等对植物学发展的推动作用。医学对植物学的贡献不仅在于技术传承,还在于为植物学家提供了敏锐和高度受训的观察力。植物描述的艺术经历了漫长的发展和提升过程。

四川出版社致力于传播科学知识与出版学术经典,为此邀请专业学者翻译、专家审校把关。全书、修复稀见插图超过260幅,以全彩印刷高度还原植物古籍实貌。此书的出版不仅记录了科学史、医学史、植物学史和草史上的植物,也再现了阿尔伯的草志学术思想。

如北京大学杰教授所推荐:“这部《植物学前史》信息量巨大,能让我们大致了解中西方博物学文化的异同点。”阅读此书,不仅可以增长知识,更能领略到中西方文化与科学的交融与碰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