宫城的正门被称为什么
紫禁城之心,午门之威
在紫禁城的中心,屹立着一座巍峨的门楼,它就是午门,紫禁城最为庄严的大门。它的布局、结构和形制,无不体现出人对神圣的独特理解。
午门,乃是正南之门的代表,因其正午时分阳光正好洒落在其上,故得此名。而天子坐北朝南,故午门位居尊贵,彰显了皇家的威严。
其形制似古代建筑中的榫卯结构,巧妙地融合了阴阳五行的。凹形的午门,虽在方位上属阳,却带有阴性的意象,象征着阴阳和谐,天地人关系的理解。
午门的设计别具匠心。凹字台墩上的五座楼阁,屋脊微翘,形似五只展翅的大鸟,民间称之为“五凤楼”。尽管门常闭,但开合之间,却蕴帝王之道的智慧。
历史记载中,公元1760年的那场“献俘礼”,便是在午门举行。成千上万的战俘跪在广场上,皇帝在城楼上俯瞰一切。威严的气势中,君王可粲然一笑,赦免人。这便是午门的威严与宽厚,瞬间转换。
清朝乾隆年间,平定战乱后,会将战俘至京师,于午门前向皇帝献俘。此举既显示皇家的威武,也显露了皇帝的仁慈。仪式前一天,战俘会被带往太庙、坛祭祀,而次日清晨,皇帝便会登午门城楼受俘。
当日,众王公大臣云集午门前,皇帝在鼓乐声中降旨。若恩赦战俘不诛,则宣旨释之,众战俘叩头谢恩。此情此景,便是“受俘”的仪式。乾隆皇帝曾以此情此景为题,赋诗一首,诗中流露出他对此仪式的满意和巩固帝业的期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