港珠澳大桥为什么没有深圳


港珠澳大桥壮丽非凡,全长55公里。自2018年10月24日开通以来,至2020年3月15日,这座大桥的车流量统计数据引人注目。总车流量达到201.46万车次,但日均车流量仅为3958车次。珠海公路口岸的出入境旅客总数高达1699.14万人次,日均3.34万人次;出入境车辆也达到了107.09万车次,日均2104车次。

港珠澳大桥的收费标准以币结算。小型客车(私家车、出租车)需支付150元/车次,大型客车则需200元/车次,穿梭巴士为300元/车次,普通货车收费60元/车次,货柜车则需支付115元/车次。

对于港珠澳大桥通行量相对较少的现象,很多人感到好奇。为何每天仅有4000辆车通行,相当于一条双向两车道三级公路的车流量,仅相当于虎门大桥的四十分之一。这样的车流量甚至不及内地贫困山区的普通乡镇道路或深圳农村公路。

主要原因之一是通行的车牌号存在限制和要求较高。要驶上港珠澳大桥,必须拥有三地车牌。办理条件十分苛刻,国内企业需要100万才能申请,外企10万则有机会申请。私家车的车牌数量更是受到严格限制,甚至花费50万也不一定能够购得这样的车牌。

还有一个令人费解的问题是,为何港珠澳大桥没有连接深圳?原本的设计是双Y形结构,旨在连接深圳。由于香港的坚持(担心深圳超过其地位),最终设计变为了单Y形。如果能够连接深圳,那么珠江口的车辆将大量通过港珠澳大桥。现在的设计至少减少了80%的通车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