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准偏差计算公式
在科研工作中,误差的存在是不可避免的,它以多种形式出现,如拟合公式误差、理论公式误差、模型预测误差以及实验数据误差等。为了更好地理解和应用这些误差,我们将通过一系列文章详细介绍它们的各种表达方式,供读者参考选择。
今天,我们将重点介绍第四种误差表达方式——误差棒图。在实验过程中,我们常常会遇到试验数据的离散性较大,即多次平行实验的结果并不完全一致。为了解决这一问题,我们通常会采用取平行实验均值的方式来表示实验结果,而数据的离散程度则可以通过误差棒来展示。
关于在origin软件中绘制误差棒图的步骤如下所述。
需要导入实验数据。数据可以是直接粘贴的,如果数据量较大,也可以选择导入数据,这些数据应包括对应的均值和误差(如标准偏差SD和标准误差SE)。实际上,也可以导入原始的实验数据,然后在origin中计算均值和误差。以原始数据为例,具体操作是:选中平行实验数据,进行统计操作,选择描述性统计中的行统计,打开对话框,输出均值和标准差等列。
接着,选中数据。由于误差数据是在origin软件中计算的,其列属性设为y误差。若是直接复制的数据,则需要选中y误差列,并右键设置为y误差列。随后,选中数据并选择绘制点线图,这样就会生成带有误差棒的点线图了。
3.1 基本设置:通过双击“数据点”进入设置。在这里可以进行坐标轴(如使用times new roman字体)、点、线条等的基本设置。这些内容在之前的相关文章中已有讨论,此处不再赘述(请确保完成设置后保存为模板)。
3.2 误差棒设置:双击误差棒进行设置。在此可以调整误差棒的颜色、粗细、帽宽等参数。完成这些步骤后,误差棒图即绘制完毕。
3.3 转换为误差带图:若想将误差棒图转换为误差带图,同样需要进入误差棒设置。在相关选项中,将连接的线条改为“直线”,并勾选“填充曲线之下的区域”。还可以通过“图案”选项来更改填充颜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