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情压力大是什么原因
今天是4月9日,我们迎来了“国际护胃日”。胃,作为我们身体中重要的器官,与我们日常生活息息相关。时常我们因一些不适症状,例如胃疼、反酸或恶心时,总会怀疑是吃坏了、没吃饱,或者吃得过多等所致。
但仔细想来,有没有可能是情绪或压力造成了你的“胃不适”呢?近些年来,众多研究为我们揭示了一个神奇的现象,那就是我们的思维和情绪与我们的肠胃之间存在密切的连接。这种连接,就像是有一道神秘的“情感通道”一样。
这道情感通道,实际上是存在于我们的胃和大脑之间的一个隐形的通讯路径。在最新一期《自然评论-科学》中,综述了一篇重要文献。其中明确提到:我们的大脑和胃之间有一条被称为“肠–脑轴”的双向通信通道。
此通道的核构成是:我们的情绪调控中心、被称为“第二大脑”的肠系统、交感与副交感等自主系统、下丘脑–垂体–肾上腺轴(HPA轴),以及肠道激素和微生物代谢产物。这一系列复杂的系统都参与了我们与胃之间的互动。
当我们的情绪波动时,比如感到压力、焦虑或愤怒时,这些情绪会迅速通过信号传导至胃部,引发一系列的生理反应。例如胃酸的增加或减少、胃肠的加速或减缓、括约肌张力的变化等。
更有趣的是,这种信息传递并不是单向的。胃也会“回话”。研究表明,胃里的感受器和肠系统能够感知到化学物质、压力、疼痛等信息,并通过迷走将这些信号反馈给大脑。这种反馈会影响我们的情绪状态、警觉水平,甚至我们的决策和记忆。
比如,当我们感到压力大时,不仅可能出现胃痛等不适,还可能因此而食欲不振,甚至出现情绪低落时的便秘问题。这种双向的通讯机制也在很大程度上解释了我们的许多常见现象。
进一步地,当我们承受压力时,大脑和肠胃之间的关系变得尤为紧密。胃在压力下真的会在身体内“变样”。一项由爱尔兰科克大学和空军研究实验室完成的研究表明,压力对胃的影响是多方面的。包括胃酸异常、胃功能的变化、食欲受到影响以及胃肠道出现“结构性变化”等。
当我们感到情绪压力时,不仅仅是我们的思维和情绪受到影响,我们的胃也在经历着真实的改变。那么,我们该如何保护这个容易被忽视的“情绪靶器官”呢?
我们需要识别并正视压力源,保持规律的作息和适度的运动,进行心理调节。管理压力不仅仅是“想开点”,更是对肠胃健康的实质保护。提升对身体内部状态的觉察力,通过冥想、深呼吸训练等方式更早地觉察到身体的“预警信号”。照顾好肠道微生态,保持膳食均衡,摄入富含膳食纤维与发酵食物,有助于稳定肠道菌群。
胃不仅仅是我们身体的一部分,更是我们情绪的“同伴”。当你感到焦虑、愤怒或委屈时,它比你更先感知到。别再简单地把胃病归咎于“吃错东西”了。有时候,它只是替你承担了心里的“过量负担”。从今天起,学会照顾胃,也是在照顾你的情绪。别硬撑着,也别忽视那些藏在肚子里的压力,给它一个出口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