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世界的歌词是哪首歌


《方大乐团:岁月之歌》

方大乐团,这个在香港乐坛留下深刻烙印的乐队,诞生于充满机遇与挑战的八十年代。其成员杨汉源、符元伟、胡玉仪、陈光荣、劳国超及刘家煌,因共同的音乐梦想和热爱而聚在一起。

1986年,他们满怀热情地参加了第二届嘉士伯流行音乐节,凭借出色的表现夺得亚军,这为他们打开了音乐世界的大门,开始了他们的音乐之旅。他们选择的清新城市民歌路线,如同一股清新的春风,为香港乐坛带来了活力和清新。

在商业电台的1988年度流行音乐颁奖典礼上,方大乐团大放异彩,荣获“叱咤乐坛新力军”铜奖。这一荣誉不仅是对他们音乐才华的认可,更是对他们不懈努力的见证。

在乐队中,陈光荣是作曲的核心力量,但其他成员也积极参与歌曲创作。特别是杨汉源,展现出了在歌词创作上的天赋。在1988年5月发行的首张同名专辑《方大乐团》中,他一人就创作了半数的歌词,贡献显著。

这张专辑汇聚了众多才华横溢的词曲人,包括杨汉源、林夕、潘源良和刘卓辉等。其中,杨汉源的作品如《Petula》、《心碎》和《水晶》等情感词作,虽然情感表达上略显空洞,但依然触动了许多人的内心。而《许愿》这首歌曲,虽然表现形式较为平淡,但其深藏的励志精神依然给人以力量。

林夕的《标准情人》从独特的视角探讨了男女关系中的意识形态问题。这首歌描绘了男性理想中的“标准情人”,但背后的“标准”其实是男性基于自身欲望和偏见设定的“女性”形象。这反映了“标准”的本质依然源于男性的视角,限制了女性自主塑造自我形象和表达真实情感的可能性。

另一首歌曲《告别校园》以细腻的笔触生动地展现了校园内外环境的差异、过去与现在的交错以及纯真与现实的对比。它如同一幅描绘青春变迁的画卷,让人在聆听中回想起那段美好的时光。

在众多歌曲中,刘卓辉的《舞影》以其新颖独特的题材脱颖而出。这首歌取材于电影《白夜逃亡》的真实故事,通过引人深思的故事揭示了在自己无法追求艺术自由的问题。在当时的背景下,这无疑是一种大胆而深刻的表达,为乐坛带来了全新的思考方向和创作灵感。

封面设计上,CD的封面和封底都以音乐和青春为主题,用图像和文字共同构建了一个充满音乐和故事的世界。

歌词部分则是音乐的灵魂,每一首歌的歌词都蕴深刻的情感和思想,让人们在聆听中感受到音乐的魅力。

诚挚地邀请大家关注“粤语流金岁月”这个头条号,一起回顾那些美好的音乐岁月。也希望大家在阅读后能点赞支持,您的每一个赞都是我们前行的动力。让我们一起在音乐的海洋中畅游,共同创造更多美好的回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