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错事了心里很自责怎么办


在日常生活里,你是否经常感受到内心的愧疚?你是否时常被无名的内疚感所笼罩?有时即使你没有做出伤害他人的行为,却依然会因为一些未达成的承诺或未完成的计划而感到不安。

内心的不安也被称为良心的困扰,当你觉得你做错了某些事情,无论是伤害了自己还是他人,都会让你感到苦恼。内疚感有时会像一位误导你的向导,让你对某些事情做出过度的补偿,即使你只是觉得你应该去做某事但最终没有做到。

每个人都会有感到内疚的时刻,内疚是一种再普通不过的情感。在有些时候,内疚感其实是我们内心的警钟,提醒我们可能做错了某些事情。这时,内疚是合理的,它能帮助我们纠正自己的行为。

正如《内疚的清理与理解》一书中所述,内疚可能成为你的指引,也可能成为你的困扰。当你发现自己经常无端地苛责自己时,很可能是因为你的内疚感并不合理。你需要对自己的内心进行一次清理,放下过多的内疚包袱。

那么,如何减轻过重的内疚感呢?

第一步是改变自我批评的习惯为自我赞许的习惯。内疚的人往往习惯性地自我批评。如果你发现自己常常因为无法掌控的事情而批评自己,那就需要养成一个新的习惯。例如写成功日记,每天记录下自己做得值得称赞的三件事或者想法。坚持三到四个月后,你会发现自我批评的次数明显减少。

第二步是将“一切都是我的错”的想法转变为“有很多人需要共同承担责任,我只是其中之一”。如果你习惯于过度承担责任而感到内疚,你需要明白你可以和其他影响事情发展的人共同承担责任。比如你的孩子学习成绩不理想时,你不必自责为唯一的责任人。孩子的学业成绩可能受到老师教学、学校环境、孩子的学习兴趣以及家庭支持等多种因素的影响。

第三步是降低对自己的期望值。有时候过高的期望也会带来过重的内疚感。如果你期望自己在每件事上都表现得完美无缺,当不能如愿时,很可能会被内疚感所淹没。这时你需要学会接受自己的不完美,降低对自己的期望值。

第四步是让他人为自己的人生负责。如果你经常因为内疚而做出补偿行为,这可能并不利于你们之间的关系。比如一位母亲因为女儿无法建立亲密关系而自责并试图通过补偿行为来弥补这种关系的不和谐。但事实上这种做法可能剥夺了女儿成长的机会。因此你需要觉察自己在生活中是否有类似的补偿行为并适时停止。

内疚感是一种自然的情感反应,但过重的内疚感却可能成为你生活中的负担。学会清理和调整自己的心态是至关重要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