助学金拿了有坏处吗
警惕“成绩差异的误解”的负面影响
近年来,社会上出现了一种引人注目的观点:那些在学业上表现不佳的孩子是来报恩的。这种被称作“成绩差异的误解”的观点,在部分人群和媒体中流传甚广。它主张成绩优异的孩子虽然能进入名牌大学,但毕业后许多人会远离家乡到大城市工作,难以尽孝;而成绩普通的孩子虽未能进入顶尖学府,但能在离家较近的地作,从而更好地照顾父母。
乍一听,这种观点似乎合情合理,仿佛是在劝告家长们放宽心,不必过分纠结于孩子的学业成绩。经过深入思考和分析,我们发现这种观点并不站得住脚。实际上,孩子是否孝顺与他们的学业成绩并无直接联系。一个孩子的孝敬与否,与他们是否认真读书、是否取得优异的成绩并不冲突。
根据多年的教育实践经验,笔者发现成绩优异的孩子通常更自律、修养也更高。他们考上好大学后有了好的工作和高的收入,能在经济上给父母更多的帮助和支持。虽然有的人因为工作忙碌而无法常回家看看,但他们的成功仍能给父母带来巨大的骄傲和幸福感。在当今交通发达的时代,即便远在外地,通过高铁和飞机也能快速回家与家人团聚。
而对于那些学业成绩稍差的孩子,尽管有部分人在事业上取得了显著成就,但也有不少人难以找到稳定且高薪的工作。有些孩子甚至因为自身经济状况紧张而难以尽孝。“成绩差异的误解”这种观点的传播还可能让部分家长为疏于孩子教育寻找借口,导致更多学生缺乏上进心和学习动力。
在班级中,孩子们的学习成绩难免存在差异。对于那些学业不理想的孩子,教育工作者应该给予更多的关爱和帮助,努力帮助他们改善学业和提高学习成绩。而非用“成绩差异的误解”来推卸责任。作为家长,更应该承担起孩子的教育职责,以负责任的态度鼓励和引导孩子积极学习知识和技能。
无论孩子是否能进入名校或成为名人,最重要的是他们能成为对社会有用的人。“成绩差异的误解”这种观点应当被摒弃,因为它给家长和教育工作者带来了错误的引导和误解。我们应该以更全面、更客观的视角来看待孩子的成长和教育问题。
(作者:张晓华,江苏省某中学教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