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方协议毕业了就失效了吗
就业与考公的繁忙季节,面对各大招考公告中频频出现的“应届毕业生”字样,许多学生心中不禁泛起疑惑:究竟什么样的条件才能被界定为应届毕业生呢?还有学生担忧,如果打算继续考公并签订了三方协议,这会否影响自己的应届生身份?为此,我们特别邀请了相关领域的专家来为大家解答疑惑。
在通俗的理解中,应届生通常指的是当年即将毕业的学生,即在高校(包括专科、本科、硕士和博士)学习的最后一年,也就是拿到的那一年。比如,如果在2024年6月拿到,那么就可以被称为2024年的应届毕业生。
除了当年毕业的学生外,还有一类符合条件的毕业生也具有“应届生身份”。这类学生已经获得了,但尚处在择业期内,择业期一般规定为两年。根据《及其直属机构2024年度考试录用公务员报考指南》的解释,那些在统一招生的普通高校毕业后,在择业期内未落实工作单位的毕业生,其户口、、关系等仍保留在各级毕业生就业主管部门的,可以被视为应届高校毕业生。
值得一提的是,毕业生们在选择不同的就业途径时,不同的单位对于应届生身份的认定标准可能会有所不同。在各省的公务员考试中,对应届生身份的认定就存在差异。例如,在河北省的2023年省,应届生一般指的是“2023年普通高等学历教育的应届毕业生”。而福建省人社厅则规定,应届生的身份认定以落款年度为准,即使签订了就业协议、劳动合同或缴纳了社保,也不会影响其应届生身份。
回到大家最关心的问题,签订了三方协议还是否算是应届生呢?公考专家邵君怡表示,如果在毕业前与工作单位签署了三方协议,但尚未入职且单位未为你缴纳社保,那么你仍然可以被视为当年的应届毕业生。即使在择业期内已经参加了工作但未缴纳社保,且关系仍保留在各级毕业生就业主管部门,你也仍然具有应届生身份。不过需要注意的是,这种情况一般只能和所工作的单位签署或实习合同,不能享受普通劳动合同的待遇。大多数公务员招考单位会通过社保缴纳记录来判断考生的应届身份。
许多学生担心,在毕业前签订了三方协议会影响到当年的公务员考试、事业单位、银行、国企等报名。实际上,一般情况下这种担心是多余的。无论你是否签订了三方协议或其他类型的劳动合同,都不会改变你是当年应届毕业生的身份。
“应届生”这一身份并非拥有“永久有效”的保质期。一旦你在单位开始缴纳社保或超过了2年的择业期,不论你是否找到了工作,你的应届生身份都将失效。毕业生们应该珍惜自己的应届生身份,提前做好职业规划,努力争取更多的机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