努力造就成功的例子
四月十四日,一袋满载着生命希望的造血干细胞混悬液成功采集并送出,为远方的移植医院中的一位未曾谋面的血液病患者送去了延续生命的可能。而这位捐献者的身份,则是来自泉州的一家食品公司“00后”业务员柳铨坤。他的大爱无私之举,不仅为患者带来了新生的希望,也在社会中传递了正面的能量。
柳铨坤从小对和献血怀有敬畏之心,但他并未让这份恐惧阻碍自己奉献爱心的脚步。在他十八岁生日那天,他做出了一个特别的礼——无偿献血。献血后他发现,原来并没有那么可怕。这次经历让他开始关注到库,并对造血干细胞捐献产生了兴趣。
柳铨坤深知捐献造血干细胞的意义。他认为,这不仅可以救助患者,帮助他们恢复正常生活,而且对自己的身体也无害。于是,在2020年7月13日,他决定加入库,留下血样并填写了志愿者登记表。他坚信,多一个人入库,就多一份希望。
捐献的道路上并非一帆风顺。2022年和2024年,柳铨坤两次接到配型成功的通知,但因各种原因最终未能成功捐献。尽管如此,他并未放弃,他坚信自己还有机会。2025年2月,第三次配型成功的消息传来,这一次他更加从容与坚定。他坦言自己庆幸之余也后悔对自身健康的忽视。为了通过捐献前的体检,他开始了严格的自律生活:控制饮食、增加运动锻炼,甚至减重了十几斤。在经历了初次的体检不达标、配合物治疗和继续锻炼后,他终于在经过专家严格评估后成功通过体检。
4月11日,柳铨坤在造血干细胞捐献同意书上郑重地签下了自己的名字,开始了连续四天的“动员剂”注射过程。4月14日,经过大约四小时的外周血循环采集,他顺利完成了造血干细胞的捐献。从入库到捐献,这场跨越五年的“生命长跑”终于圆满结束。
柳铨坤的捐献经历也让他深刻认识到,年轻人是公益事业的主力军。他希望通过自己的经历能够打破人们对捐献造血干细胞的误解和偏见。他认为,很多人误以为捐献会对身体造成损害,但实际上它和献血一样安全,而且干细胞还能再生。他鼓励更多的人加入库,“只要我们每个人都能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患者的获救希望就会更大。”
在柳铨坤的坚定意志和大爱无私的奉献精神感染下,红十字会工作人员和医护团队也为之深受感动。他们本着“以供者为本”的理念和责任,齐心协力完成这场“生命接力”。而这一切的背后,都是因为柳铨坤的一次决定——为陌生的血液病患者带来生命的希望。
来自:公益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