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司内勤是指什么岗位
保险业人力资源变革的风云变幻
近年来,随着保险行业的不断发展和变革,各种规划师项目的不断推进,个险外勤人力的“跌跌不休”局面一度得到了缓解,上海等地的个险市场甚至出现了人力净增长的可喜现象。在这看似积极的变化背后,内勤人力资源的裁员潮却日益显现,从大型险企到中小险企,这一趋势愈演愈烈。
不同于外勤人力的被动坍塌,内勤人力的主动缩减对于险企来说挑战更为艰巨。在裁员的风暴中,被波及的内勤、高管们如何看待这场波及千万人职业未来的?谁将被裁?为何被裁?这场裁员预计将持续多久?
近期,《今日保》针对这一现象,采访了多位一线高管和内勤员工。长久以来,内勤裁员被视为小概率事件,但如今已成大势所趋,无论在职年限、工作岗位,被裁的命运都可能降临到任何一位员工的头上。
从裁员潮中的“毕业生”们来看,涉事者的在职时间有长有短,年龄层则以40岁以上的员工居多,也有不少入行不久的新生代。他们的岗位遍布省分、一线机构,从人管、业管到运营、合规法务等各个部门。有的公司甚至整条业务线或整个部门都被裁减。
在裁员的大势下,险企员工关注的焦点已从“裁谁”转向了“赔多少”。面对裁员,许多内勤员工不得不重新审视自己的职业道路,甚至开始以更为现实的态度面对这一职业的未来。
行业专家认为,裁员潮的出现与“绩优人数占比下降”有关,公司为了降低成本、提高效率不得不进行裁员。营业区或支公司的独立核算情况也是决定其是否留存的重要因素。在当前许多公司赔钱的情况下,裁员成为了一种常见的应对措施。
在裁员潮中,险企的人事架构正经历着巨大的变革。一些险企为了降低成本,撤销了数量不小的支公司、营销服务部。而另一些险企则通过优化内勤人员,以减少成本、提升利润。
裁员并非一朝一夕之功,其背后涉及到复杂的利益关系和人事调整。对于一些公司来说,裁员可能持续数年之久。有观点认为,这根本原因在于代理制的不合理性,如果这一机制短期内得不到改变,“产销分离”无法真正落实,那么内勤裁员的大起大落还将持续。
与此业内也有人在反思保险公司的经营模式和内勤人员的角色定位。传统上,保险公司过于依赖内勤人员与外勤销售团队的紧密配合来维持业务运转。但随着市场环境的变化和互联网的发展,这种传统的模式正在受到挑战。许多业内人士认为,只有真正实现“产销分离”,让内勤人员专注于支持和管理而非直接参与销售活动,才能真正实现降本增效的目标。
解决这个问题并非易事。在目前的情况下,保险公司需要找到一种既能降低成本又能保持业务运转的方式。这需要保险公司从业务增长的根本入手,只有将业务拉回增长之路,才能有效保留内勤人员并确保公司的稳健运营。
这场内勤裁员潮不仅是保险业人力资源的重新配置,也是对整个行业经营模式和理念的深刻反思。在这个风云变幻的时代,只有敢于自省自胜、实现进化和超越的保险公司才能真正与周期共舞、与时代同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