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育员30个字的感悟
幼儿园教师与保育员并肩前行,共绘幼儿成长蓝图
全面、准确地了解每一个幼儿的发展状态,是幼儿园保教工作的重中之重。保育员在此过程中起着不可或缺的作用,他们需在教师的指导下,精心照料幼儿的生活,做好管理和评价,以及持续的改进工作。
教育故事是教育者观察儿童后,所开展的个体差异描述与分析。这些故事不仅揭示了儿童发展背后的意义、思想和理念,也表达了教育者对教育的深刻理解。教育故事还是评价幼儿发展过程的重要方式。对于保育员而言,讲述教育故事不仅是专业技能的体现,更是提升自身素养的必经之路。在引导保育员讲述教育故事时,我们注重循序渐进,关注人的全面发展,同时强调人文关怀的重要性。
“三个一”提升保育员讲述能力
“三个一”是指“每日一记”、“每周一签”和“每月一讲”。
“每日一记”要求保育员从基础文字表述开始,记录工作中的成功经验、儿童有趣的表现,或工作中的困惑。我们采用表格形式,一页纸上呈现一周五天的日期及故事撰写板块,鼓励保育员说真事、吐真情。
“每周一签”则将班级教师也融入其中,不仅建议保育员积极向教师请教,还倡导教师利用自己的专业知识,为保育员提供理论支持。每周五的班组研讨活动中,三位保教人员共同思考、分析,由保育员执笔完成每周感悟的撰写,并签上自己的名字。
“每月一讲”则是在保育组长、保任或后勤副园长的协调下,每月每人有一次教育故事讲述的机会。这不仅能锻炼保育员的胆量和口语表达能力,也是大家互相学习、互相借鉴,实现自我成长的最佳时机。
保育员讲述的主题丰富多样,让人耳目一新。比如小(1)班保育员杨老师的分享:“在楼梯口值班时,我听到中、大班孩子在讨论玩银杏雨的话题。其中一个大班男孩告诉我他眼中的银杏雨,并指出我是新来的老师。这个小朋友的观察力真强。”这样的故事不仅展现了孩子们的童真童趣,也让保育员更加关注幼儿的日常表现。
同行间的故事交流
同行故事会旨在促进保育员之间平和而真实的交流思想。我们不局限于地点和人数,以多种形式开展分享活动。如在工会的食“愈”点心制作活动中,大家在等待点心烘焙时分享教育故事;在春天的花园里,我们席地而坐,品茶闻香,分享自己的教育故事。
我们注重碎片化时间的利用,根据时间长短灵活安排教育故事讲述。例如在周三下午培训结束后空出的短暂时间,我们通过“击鼓传花”的形式进行随机的教育故事讲述;利用错峰放学后的时间,大家分组交流。参与人数根据实际情况确定,可以是整个年级组,也可以是园务发出邀请后自主报名参加的保育员。
激发保育员的成就感
草根讲坛为保育员提供了一个切磋思想的阵地、融通感情的契机和实现自我价值的舞台。当保育员站在舞台上时,他们成为故事的主角,面对观众展示自我,既能战胜内心的恐惧、锻炼胆量,还能激发自己的职业成就感。
草根讲坛分为三步:首先行政人员引领理念更新;其次教师与保育员联合行动;最后行政、教师和保育员三方交流反思进步。例如在点心环节中针对一个孩子如何正确取点心的技巧的反思与观察记述过程中生成了一个式教育故事案例后均形成了连续的观察和评价等持续性动作都证明了教师在课程设计过程中需要注意儿童的实践表现等多方面的表现点结合大家的具体指导方式进行积极推动才能够保证对教育的深化和发展方向。草根讲坛的过程不仅仅是教的专业训练还要求他们的关注度是全面发展提升包括价值观的理解与实践能够应用在不同方面的机会引导到自我的成长与进步中。
在一年的实践中我们欣喜地看到保育员的成长与变化在学期末的草根讲坛中盛老师表示:“我的腿不抖了!”这背后是她满满的成就感和对自我的认可。周老师也表示:“听大家讲故事收获很多为以后遇到类似问题提供了方法。”这正是教育故事讲述所达到的效果——不仅转变了保育员的教育理念同时也使得他们的教育方法更加灵活多样了。
作者/冷妩单位/江苏省丹阳市实验幼儿园编辑/崔毅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