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读后感300


绍兴游

清明前的那个春天,我获此良机,得以前往绍兴探访。说到绍兴,我想到的就是鲁迅先生。从小课本里便接触过先生的诸多文章,如《少年闰土》、《孔乙己》以及《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等,因此对鲁迅先生弃医从文、救世的历程,一直心存敬仰。此次能够亲自踏上先生故里,内心不禁泛起欣喜的涟漪。

上午十点多,我们抵达了鲁迅先生的故居。正值春日好时光,阳光明媚,春意盎然。我们跟随导游的步伐,逐一聆听先生的点点往事。周家作为当时的大户,我们穿过三堂四院,终于来到了著名的“百草园”。

眼前所见的百草园与课本描述相得益彰。碧绿的菜畦映入眼帘,高大的皂荚树在风中摇曳。特别是那片绿绿的菜地和盛开的油菜花,绿黄交错,生机勃勃。远处高大的皂荚树虽主干略显纤细,但那份威严犹存。在百草园的显眼位置,一块大石头上刻着“百草园”三个绿色大字。游客们纷纷在此合影留念,我们也在旁边观赏片刻。

转念间,我走至一块高出地面一尺多的石井旁,只见井口已由钢筋井字状,心中难免有些许怅然。不禁忆起孩童时期模仿书中角色跳下又上的情景。再看这石井旁,孩童们欢声笑语,大人也在讲述着故事。这整个百草园,恰如鲁迅先生笔下的那般:碧绿的菜畦、光滑的石井栏。

我随后又赶到导游身边,对那道泥墙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导游介绍说,这道墙几乎快要被野草覆盖了。尽管如此,它依然保留着鲁迅先生所描述的“百草墙”的影子。我心中不禁好奇地想:这里是否藏有何首乌?能否尝试挖掘一下?但最终还是未问出口。导游告诉我们,这道墙是绝对不能触碰的,否则会引来梁家的不满。

在轻松幽默的氛围中,我们继续随导游前行。按课本指引,“穿过石桥、走入竹门、穿过书房的廊道”来到了“三味书屋”。那间与书中描述的先生们的书房分毫不差:中间悬挂的扁道写着“三味书屋”,而那幅画上则是一只肥硕的梅花鹿古树下。旁边还有一张相框中的老者的照片——那便是鲁迅先生的寿镜吾老师了。

三味书屋后面也有一个小园子,虽然小但依然有树有花坛上的腊梅树和桂花树。虽然不知道是否为当年之树,但若能深入想象,或许能重现鲁迅或其伙伴们小时候玩耍的画面。在三味书屋中学习虽然受到规矩的束缚,但鲁迅先生对寿镜吾老师始终保持着恭敬的态度。

从三味书屋出来后我们又走过了几个名人的故居。但这次的“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之行却让我有了更多的感慨。深夜回想,或许正是因为鲁迅先生的笔下生辉、思想有光吧!此行不仅让我对鲁迅先生的生平有了更深的认识与感受还激励我要以更加珍惜、向学的态度去生活。整个行程既有课本中的人物回响、也有生活中的诸多故事情感交互为基调和时空变换添上一笔无法抹去的颜色成为了回忆中的独特篇章让我印象深刻且思绪难平难忘于心与各位的名人故居的回溯交流终会有相似的触动这次算是触发了心底更为真挚的那部分共鸣此次经历我想将会深深地镌刻在我生命的长河中永难忘怀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