腊月二十三到三十这段时间叫什么
春节的脚步临近,每天都期盼着新的一天的到来。农历今天写的是廿三,意味着二十三日已到。这“廿”字念什么呢?一时间记不清了,幸好我查了下字典,发现是“nian”的三声调。回忆起来,在鲁迅先生的《祝福》下册文章中,这个字也有出现。这又让我增加了一点新的知识,下次我一定要第一时间准确读出这个字来。
农历的廿三、廿四在传统习俗中被称为“小年”。因为南北风俗各异,北方的人们往往将廿三视为小年,而南方则以廿四为小年。在黄昏时分,家家户户在厨房里设立灶神的神位。他们在灶神像下放置酒、糖果、水饺等供品后将其点燃,表示送灶神上天。某些地方的人还会将糖涂在灶神像的嘴上,让它多说好话;有的地方则会敬上一杯酒,甚至将灶神灌醉,让其无法言语,这被称作“醉司命”的仪式。
人们也会进行大扫除,里里外外都打扫得干干净净。清理各种、拆洗被褥窗帘、掸拂尘垢蛛网等一应俱全。在民间,“尘”与“陈”谐音,意味着把过去的“穷气”、“晦气”都扫走,寓意着“除陈布新”。
灶糖是必不可少的供品之一。俗话说“二十三,糖瓜粘”,人们会购买糖瓜、关东糖、麻糖等供奉灶神。送走灶,家人会一起分享这些糖果。
饺子在北方特别受欢迎,吃饺子寓意着“送行饺子,迎风面”。粘糕在山东鲁西地区也有着特殊的地位,“二十三、粘糕粘”的民谣流传至今,寓意着“年年高”。而在南方地区,许多家庭会在小年夜吃汤圆,象征着“甜甜蜜蜜、团团圆圆”。
在胶东沿海一带,人们会蒸制“大枣山”来祭祀灶神;福州的人们则会准备甘蔗(寓意节节高)和荸荠(寓意好运从头到尾)。
在江浙一带,有一种叫做“跳灶王”的习俗。人们会有人扮成灶公、灶婆,驱逐由其余人扮成的,在街市沿门奔舞。老人们还会用剪刀或刻刀在红纸上剪出各种吉祥的图案如喜鹊闹梅、燕穿桃柳等,贴在窗户或门上,这被称作“剪窗花”。
民间还认为过了小年之后,诸神上天,百无禁忌。因此人们也常选择在这个时候举行婚礼,称作“赶乱婚”。
大人和小孩都会进行洗浴和理发。民间有句俗话说“有钱没钱,剃头过年”,意味着洗去上一年的尘埃晦气,迎接新一年的好运。
在此祝愿大家新年快乐,好运连连!让咱们在欢笑和祝福中迎接新的一年的到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