糍粑的制作过程文字


视频即将加载完成...

庆中秋,共品糍粑。在中秋佳节之际,内江各地流传着吃糍粑的传统习俗,象征着家庭和睦与团结。在团圆的餐桌上,一道糍粑蘸白糖,能够深深抚慰漂泊游子的思乡之情,糍粑的香甜也代表着生活的美好与甜蜜。

随着中秋节的临近,糍粑已经陆续在内农贸市场亮相。其中,手工制作的糍粑受到了市民们的热烈欢迎。

9月19日清晨七点刚过,在内江市东兴区胜利路的菜市场内,一户专门销售手工糍粑的摊位就已热闹非凡。摊主邓永超用他幽默的叫卖声吸引着顾客。“手工糍粑来啦,香甜软糯,连假牙都要被扯掉了……”他的摊位上,刚打好的糍粑被迅速制作成各种美食,如裹糖热糍粑、糍粑条和糍粑饼。不到上午十点,他的糍粑便销售一空。

近日,邓永超一家忙碌不已,早出晚归,致力于制作传统的手工糍粑。从洁白的糯米到香喷喷的糍粑,需要经过浸水、淘洗、沥干、蒸煮和舂打等多个步骤。“打糍粑需要在前一天晚上提前泡好糯米,第二天清晨三点就要起床,将糯米沥干后蒸煮。”

随着天色渐亮,他们将蒸好的糯米迅速运至菜市场的摊位前。紧接着,他们将热腾腾的糯米倒入石臼中,用竹竿舂打。这个过程被称为“打糍粑”。刚开始时并不费力,但随着糯米的舂打,其黏性逐渐增强,舂打起来越来越费力。打糍粑既是体力劳动,也是技术活,需要掌握好力度和速度。

邓永超边舂边解释道:“打糍粑时要沿着石臼的边壁往中间打。”他形容糯米具有很强的黏性,竹竿舂下去就像被磁铁吸引一样难以拔出。“没有一定的力量和速度,真的拔不出来。”

邓永超握紧竹竿奋力舂打,反复进行。经过多次舂打后,糯米逐渐变得软糯。当糯米团被打至完全看不到米粒时,就可以用竹竿直接托起。这时,糍粑就制作完成了。

记者购买了一些裹糖热糍粑品尝后发现其香甜可口。糯米的清香与未完全融化的白砂糖粒交织在一起,味道香甜。

邓永超一家制作糍粑已有十多年历史。每年中秋节至国庆节期间,他都会在摊位前和家中制作糍粑。他希望通过传统方法制作的糍粑让更多人回味儿时的味道,感受中秋的传统韵味。

[如果您有新闻线索或故事想要分享,欢迎联系我们。一经采纳将有费用酬谢。报料微信号:ihxdsb;QQ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