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秀班规10条顺口溜
在演讲中,林志超老师强调了班在班级常规管理中需要具备的五大思维意识:目标意识、规范意识、意识、引导意识、发展意识。这五大思维意识对于班级的稳定发展以及学生的成长都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第一个思维:目标意识
林志超老师认为,班应该跳出“走一步,看一步”的思维模式,为班级和学生设定明确的发展目标。他以自己成功的事例为例,讲述了如何通过目标激励法帮助学生树立目标并为之努力。通过设定班级目标,可以引导学生明确自己的奋斗方向,激励学生共同努力,使班级和学生都得到持续的发展。
第二个思维:规范意识
班在建班之初,需要与学生商定具有约束力的班规,成为学生行为评价的标准。班规的制定应该简单、具体、必要,能够做到。林志超老师强调了班级公约的重要性,并提出了在制定过程中应该注意的问题,如规则的适应性、执行的标准等。
第三个思维:意识
林志超老师认为,班级的建设需要公平公正的监督机制和评价系统。他提出了一系列的措施,如无记名投票值日监督员、小组长等职务的产生方式等,以确保学生参与管理监督和发表建议的机会。这些措施可以激发学生的积极性,让他们在参与中感受到自己的价值。
第四个思维:引导意识
班的引导包括及时关注和正面引导两个方面。林志超老师强调了班在维持管理系统的日常化、正常化中的重要作用。他指出,一套管理系统的维持需要班的不定时关注和引导学生发现工作的快乐、表现良好的快乐。当学生出现较大的错误行为时,班需要及时进行正面引导,帮助学生纠正错误行为。
第五个思维:发展意识
林志超老师认为,班应该通过发展性教育课程的建设来培养学生的发展意识。他提出了利用各种实践活动及班本(德育)课程来展示学生的聪明才智,并举例说明了如何通过开展各种活动来带领学生走向健康、快乐成长。
林志超老师的演讲为班们提供了宝贵的经验和启示。这五大思维意识不仅适用于班级管理,也适用于学生的成长和教育过程。只有建立了这五大思维意识,才能更好地促进班级的稳定发展以及学生的健康成长。
林志超老师作为浙江省特级教师、全国优秀教师,其教育成果和著作在业内有着广泛的影响力。他的教育理念和实践经验为广大的教育工作者提供了宝贵的参考和借鉴。
浙江新闻+
林志超老师以其深厚的学术造诣和丰富的实践经验,致力于学生问题艺术化教育研究。其课题《学生问题艺术化教育研究》获得了浙江省一等奖及全国“十三五”重点课题立项。他还著有《教师艺术应对学生问题36记》、《从班会课到成长课程》等著作,为教育领域做出了杰出的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