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历十五年讲的是啥
《万历十五年的波澜》
《万历十五年》一书,颇受瞩目。其作者黄仁宇,身为美籍华人教授学者,以其独到见解和深入剖析,为人们所敬仰。1587年,在的历史长河中虽然平淡无奇,未曾出现大起大落的历史事件,但却引得众多史学家的深究。
黄仁宇教授的这本《万历十五年》一书,从题目来看略显寻常,甚至有些微不足道的感觉。然而他却认为,这一年对于明朝来说,却是极其重要的一年。黄教授在书中提到:“那年,虽未有显著的历史大事件发生,但其间所隐含的细微之事,却是前因后果的连接点,预示着未来的风云变幻。”
虽然说这一年并无重大历史事件,但实际上发生了一件对明朝有着深远影响的事件。这一年,明神宗朱翊钧便开始疏离朝政,虽然他当时正值24岁的壮年,已登基达15年之久。回首万历初年的十年间,在张居正的辅佐下,大明帝国似乎正处于繁荣昌盛的时期。张居正却在那时离世了。
对于张居正的离世,黄仁宇在书中感叹道:“张居正的离世使得我们这个庞大的帝国失去了重心,其步伐不稳,最终不慎陷入深渊。”在这部作品中,黄仁宇开创了一种新的写作方式——“大历史观”。
他笔下的历史不再仅仅是王朝的兴衰变迁或是单个历史人物的生平和事迹。而是一种将历史剖开、以横截面形式展现的方式,通过群像式的叙事手法来描绘皇帝与重要大臣所处的时代。
张居正离世后不久,他的所有功绩几乎被彻底抹去。们对他进行了前所未有的攻击。他的名是“乱政、罔上负恩、谋国不忠”。然而大明帝国已经离不开庞大的文官集团的支持。
与此万历皇帝在成长过程受繁琐的宫廷礼仪之苦。张居正虽已离世,但这些礼仪仍需继续。万历皇帝对皇后并无太多情感,唯独对郑贵妃情有独钟。18岁那年,郑贵妃给予了万历无微不至的关怀和慰藉。
万历皇帝曾想册立郑贵妃为太子,此举意味着废长立幼,遭到了文官集团的强烈反对。万历皇帝虽心生不满,但仍然需要依靠文官集团来维持帝国的运转。于是皇帝与文官之间便进入了漫长的对抗模式,最终引发了一系列不良后果。《明史》中对此做出了批评:“故而论者皆认为明朝的实源于神宗。”
这部书所呈现的不仅是历史的脉络和变迁,更是对人性、权力、和文化的深刻反思。黄仁宇以他的“大历史观”为我们展现了一个更加真实、复杂且度的历史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