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涉江采芙蓉》原诗+现代翻译,带你感受古风之美!


好的,请看这篇关于《涉江采芙蓉》的介绍:

---

《涉江采芙蓉》原诗与现代翻译:带你感受古风之美!

《涉江采芙蓉》是南朝梁代伟大诗人陶渊明的代表作之一,这首诗以其真挚动人的情感和清丽优美的意境,千百年来打动了无数读者。它描绘了游子思妇两地相思的深切痛苦,展现了古典诗歌中常见的“涉江采芙蓉”的意象,并巧妙地融入了现实与梦境的交织,充满了浓郁的抒情色彩和独特的艺术魅力。

原诗:

涉江采芙蓉,兰泽多芳草。

采之欲遗谁?所思在远道。

还顾望旧乡,长路漫浩浩。

同心而离居,忧伤以终老。

现代翻译:

我乘船渡过江流去采芙蓉,在兰草茂盛的沼泽地,芳草遍地。

采来的芙蓉想要送给谁呢?心中思念的,是在遥远路途的那个人。

我回望来时的故乡,前方的路啊,漫长而浩渺无边。

两人本应同心同德却被迫分离,只能带着忧愁与伤感,直到老去。

感受古风之美:

1. 意境优美,情景交融: 诗歌开篇“涉江采芙蓉,兰泽多芳草”,画面感极强。江水、兰泽、芙蓉、芳草,构成了一幅清新、宁静而又略带感伤的江南水乡图景。采芙蓉本是赏心乐事,但在诗人(或游子)眼中,这美好的事物反而更衬托出内心的思念之苦。“兰泽”不仅指兰草遍布的沼泽,也暗喻了纯洁美好的情意。

2. 情感真挚,深切动人: “采之欲遗谁?所思在远道。”直接点明了主题——对远方亲人的深切思念。这种思念是具体而微的,想要将手中的芙蓉赠予“远道”之人。反问句式,简洁而有力,将那种欲寄无人、思念无门的焦灼心情表达得淋漓尽致。

3. 对比强烈,凸显离愁: “还顾望旧乡,长路漫浩浩。”从采莲的喜悦场景,转向回望故乡的失落。故乡遥远,前路漫漫,象征着归途的渺茫和相聚的无期。“长路浩浩”不仅是空间的遥远,更是时间的漫长,加深了离别的痛苦。

4. 点睛之笔,升华主旨: 诗歌的结尾“同心而离居,忧伤以终老”是全诗情感的升华。它道出了相思之苦的极致——不仅仅是暂时的分离,而是“同心”却不得“不离”的残酷现实。这种无奈的分离和长久的忧伤,直至“终老”,将游子思妇的痛苦渲染到了顶点,具有普遍的人性共鸣。

陶渊明的这首诗,语言质朴自然,情感真挚深沉,意境优美深远。它用“涉江采芙蓉”这一充满诗意的行动,承载了“同心离居”的巨大痛苦,展现了古风诗歌独特的韵味和魅力。通过原诗与翻译的对照品读,我们可以更深刻地体会到那份跨越时空的相思之苦和古典诗词的永恒之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