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学符号是怎么来的?原来藏着这么多有趣的故事!


数学符号的起源确实充满了趣味和故事。比如,加号“+”最初由意大利数学家卢卡·帕乔利在1489年的著作中使用,它源于拉丁语单词“et”,意为“和”。而减号“-”则可能是由同一作者在同一著作中为了区分加号而使用的。乘号“×”由英国数学家威廉·奥特雷德在1631年提出,最初他使用了一个“·”来表示乘法,但后来为了区别于字母“x”,他选择了“×”。除号“÷”则是由瑞士数学家约翰·海因里希·兰伯特在1770年首次使用的,它由水平线加一个居中的点组成,表示分割的意思。

分号“;”在数学中用于分隔不同的数学表达式或步骤,它的起源可以追溯到17世纪法国数学家笛卡尔,他在其著作中使用了分号来分隔不同的数学概念。而等号“=”则是由英国数学家罗伯特·雷科德在1557年的著作《比例算法》中首次使用的,他认为没有任何其他符号能比两条平行且等长的线段更能表示相等了。

这些符号的演变和创造不仅展示了数学的严谨性,也反映了人类智慧的结晶。每一个符号背后都有着丰富的历史和文化背景,值得我们去探索和了解。